上篇 我国城中村社区更新的理论研究
绪论
1 空间视角下我国城中村社区研究
1.1 研究源起
1.1.1 以城中村改造为代表的城市更新“隐患”突出
1.1.2 城中村社区建筑空间的营建问题丛生
1.2 文献研究
1.2.1 文献研究的梳理
1.2.2 文献研究的理论框架
1.2.3 文献研究的总结
1.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2 研究意义
2 空间重塑视角下的城中村社区建筑空间营建理论
2.1 城中村改造研究的思路与方向
2.1.1 改造模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2.1.2 改造规模的小型化与渐进式
2.1.3 改造视野的统筹协调与公平效率
2.1.4 改造研究的新方向、新理念
2.2 城中村建筑空间营建的理念与方法
2.2.1 城中村建筑空间的营建标准
2.2.2 功能混合与多样性的空间构成
2.2.3 层次化的居住空间与公共空间营建
2.2.4 体现村落传统文化价值的空间营建
2.3 城中村建筑空问使用者的相关理论
2.3.1 失地农民城市化过渡的相关理论
2.3.2 实现外来人员空间诉求的相关理论
2.3.3 满足外来人员生存空间的营建标准
3 城中村社区的整体概况与分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3.1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发展历程
3.1.1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整体情况
3.1.2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发展历程
3.2 西安市城中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3.2.1 西安市城中村社区的建设情况
3.2.2 西安市城中村社区的主要特点
3.2.3 西安市城中村社区的建筑空间营建特征
3.3 城中村社区的类型及特点
3.3.1 不同视角下城中村社区的类型划分及特点
3.3.2 西安市城中村社区的分类依据
3.3.3 西安市五类城中村社区的主要特点
3.4 典型城中村社区的案例研究
3.4.1 城市新开发区型城中村社区——南窑头村
3.4.2 周围配套设施齐全型城中村社区——西何家村
3.4.3 大型市场周围型城中村社区——北张家村
3.4.4 大型工业、企业周围型城中村社区——任家口村
3.4.5 风景名胜、遗址保护区周围型城中村社区——含元殿村
4 城中村社区建筑空间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4.1 调查方法及调研思路
4.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4.1.2 调查方法
4.2 祭台村建筑空间使用案例调查
4.2.1 基本概况
4.2.2 建筑空间环境现状与需求矛盾
4.2.3 社区空间结构现状对比调查
4.2.4 使用者使用现状调查
4.3 胡家庙一村建筑空间使用案例的调查
4.3.1 基本概况
4.3.2 建筑空间环境现状与需求矛盾
4.3.3 社区空间结构现状对比调查
4.3.4 使用者使用现状调查
4.4 两类城中村社区建筑空间使用现状的对比与分析
4.5 西安市城中村社区建筑空间现状的主要问题
4.5.1 问题一:在改造策略上,重内轻外
4.5.2 问题二:在规划理念上,重局部,轻整体
4.5.3 问题三:在营建模式上,重规模,轻效率
4.5.4 问题四:在人群构成上,重居住,轻生活
5 内外使用者并重的城中村社区营建理念
5.1 城中村社区建筑空间营建的指导思想
5.1.1 原位回迁,构建社区
5.1.2 合理分类,片区协调
5.1.3 内外兼顾,和谐共生
5.1.4 灵活多样,层次分明
5.2 城中村社区营建的影响因素
5.2.1 社区现状因素
5.2.2 社区范围因素
5.2.3 社区关联形态因素
5.2.4 社区使用者及服务对象因素
5.3 内外使用者并重的城中村社区营建理念
5.3.1 内外使用者的空间需求
5.3.2 营建理念的主要内涵
6 内外使用者并重的城中村改造小区建筑空间构成与空间组合研究
6.1 城中村社区职能定位
6.1.1 城市空间职能定位
6.1.2 社区职能定位
6.2 城中村改造小区建筑空间构成研究
6.2.1 建筑空间构成的要素分析
6.2.2 建筑空间构成的理论框架
6.2.3 建筑空间构成的类型
6.3 城中村改造小区的居住空问组合模式
6.3.1 居住空间构成要素
6.3.2 基本型住宅模式的组合分析
6.3.3 公益型住宅模式的组合分析
6.3.4 更新型住宅模式的组合分析
6.4 城中村改造小区的商业服务空间组合模式
6.4.1 商服空间构成要素
6.4.2 中心型商服空间组合分析
6.4.3 副中心型商服空间组合分析
6.4.4 从属型商服空间组合分析
6.4.5 其他空间(村民中心、停车空间等)
6.5 城中村改造小区建筑空间的组合模式
6.5.1 独立式
6.5.2 混合式
6.5.3 综合体式
6.6 总结
6.6.1 内外使用者并重的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