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城市面源污染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1.1.1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紧切要求1
1.1.2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的迫切需求1
1.1.3城市河网区面源截污技术突破的迫切性2
1.2城市面源污染特征与问题3
1.2.1城市面源污染产生载体多且密集3
1.2.2城市面源污染年产生量巨大4
1.2.3城市面源污染空间差异显著4
1.2.4城市面源污染阶段性冲刷效应显著,季节差异明显4
1.3城市面源污染研究内容4
1.3.1城市河网区面源污染源解析及水质响应定量识别4
1.3.2城市河网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面源污染削减目标分配5
1.3.3面向河网水质改善的城市面源污染调控方案5
1.4研究技术框架5
第2章国内外面源污染研究进展7
2.1城市河网区面源污染及污染定量识别7
2.1.1国外面源污染研究进展7
2.1.2国内面源污染研究进展8
2.1.3国内外城市面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10
2.1.4城市面源污染定量识别12
2.2城市面源污染累积冲刷过程研究14
2.2.1污染物累积14
2.2.2污染物冲刷16
2.3河网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面源污染削减分配19
2.3.1水环境承载力概念与计算方法19
2.3.2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分配22
2.4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应用情况25
2.4.1植被过滤带25
2.4.2滞留及持留系统26
2.4.3人工湿地26
2.4.4渗透系统26
2.4.5过滤系统27
第3章滨湖城市河网区概况28
3.1地理位置28
3.2气候水文29
3.3社会经济29
第4章城市河网区面源污染负荷核算与源解析31
4.1面源污染来源调查与监测分析31
4.1.1样品采集与分析31
4.1.2河流水质时空特征33
4.1.3河流水体的污染物组成及来源分析36
4.1.4面源污染物累积特征36
4.1.5城市地表降雨径流过程氮磷特征及源解析43
4.2无锡滨湖示范区雨洪模型构建54
4.2.1数据来源与处理54
4.2.2模型框架的建立与参数设置56
4.2.3雨洪模型的建立和验证59
4.3面源污染物负荷量核算61
4.3.1不同下垫面污染物冲刷量估算62
4.3.2不同下垫面污染物入河贡献率估算63
4.3.3面源污染负荷量核算结果64
4.4面源污染物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及风险区识别72
4.4.1TN和TP风险区识别74
4.4.2面源污染风险区的时间分布规律分析75
4.4.3面源污染风险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78
4.5基于同位素示踪的面源污染源解析81
4.5.1城市径流中氮来源识别82
4.5.2城市河流中硝酸盐来源识别88
第5章城市河网水质对面源污染的响应关系92
5.1响应关系研究方法92
5.1.1河网水质对入河水量响应的分析方法92
5.1.2河网水质对面源累积污染响应的分析方法92
5.2河网水质对入河水量的响应94
5.2.1河网TN对入河水量的响应94
5.2.2河网TP对入河水量的响应96
5.3河网水质对面源累积污染的响应97
5.3.1河网水质对地表污染物指数的响应97
5.3.2河网水质对地表累积氮磷浓度的响应101
第6章城市河网水环境承载力评价103
6.1野外水文水质同步调查与评价103
6.1.1监测点位布设与监测方法103
6.1.2河道水质现状评价(枯水期)105
6.2复杂雨洪条件下水环境承载力模型构建110
6.2.1水环境承载力模型110
6.2.2复杂雨洪条件下降雨径流计算110
6.2.3环境承载力模型参数确定112
6.3水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布115
6.3.1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115
6.3.2水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124
6.3.3全年区域水环境承载力核算结果129
第7章城市面源污染削减目标分配131
7.1污染负荷削减目标核定131
7.1.1河网污染负荷削减量计算方法131
7.1.2河网污染负荷削减量空间分布131
7.1.3河网污染负荷削减量季节变化134
7.1.4全年河网污染负荷削减量核算结果136
7.1.5河网与陆域面源污染负荷削减量核算结果137
7.2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污染负荷分配模型构建139
7.2.1评价指标的筛选139
7.2.2指标权重计算139
7.2.3基尼系数计算140
7.2.4基于基尼系数的分配模型构建140
7.3城市河网与陆域面源污染负荷优化分配141
7.3.1研究区面源排污现状公平性分析141
7.3.2优化分配结果144
7.3.3削减强度空间分布147
第8章城市面源污染综合调控技术153
8.1野外勘查与面源监测153
8.1.1河网野外勘查153
8.1.2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监测155
8.2不同下垫面类型对面源污染阻隔效果分析158
8.2.1不同强度下降雨径流过程监测158
8.2.2不同下垫面类型面源污染负荷变化趋势168
8.2.3不同下垫面类型面源污染负荷阻隔效果分析172
8.3滨湖河网面源控制及生态修复关键技术182
8.3.1基于河岸带缓冲区植被恢复的面源截留技术182
8.3.2软隔离植物浮岛技术183
8.3.3初期雨水收集利用技术183
8.3.4基底原位生态修复技术184
8.3.5河道水循环条件改善技术184
8.3.6消落带与河道自然形态修复技术184
第9章滨湖河网面源调控技术集成应用总体格局185
9.1滨湖河网面源控制总体思路185
9.1.1面源负荷源头削减185
9.1.2径流负荷过程削减186
9.1.3河道水体末端治理186
9.2滨湖河网面源调控技术集成应用方案188
9.2.1面源控制技术应用分区188
9.2.2面源污染分级分区调控方案190
第10章城市面源污染精准防控建议194
10.1开展城市面源污染精准防控攻坚战专项行动计划194
10.2全覆盖、多手段精准核查,构建城市面源污染大数据云平台194
10.3城市面源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精准防控,实现一城一策195
10.4深度压实城市面源污染精准防控的党政统领、资金多元筹措与群众路线196
参考文献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