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现代商业的起源,海派商学透过技术迭代、商业创新、产业赋能、社会价值四个视角,正在重塑现代商业中技术和产业的硬实力,以及商业和生活的软实力。我们分别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深入海派商学的历史内涵和创新外延,发掘商学教育下一个百年提升的着力点,探讨商业与城市共生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技术迭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2021年初,上海市提出要“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将城市数字化转型定义为“由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驱动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实体形态的结构性转变”,覆盖经济产业、社会生活、政府治理等诸多方面的转型。城市数字化转型转什么?怎么转?为谁转?商业创新:在全球大变局以及疫情后世界新秩序中,仅仅依靠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两手组合拳”,或将无法实现与维持共同富裕。重大社会问题的真正解决需要第三只手一社会创新,来积极配合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再分配的“有形之手”。社会创新在未来的共同富裕之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其核心是通过跨界协作整合社会资源,以寻求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产业赋能:“合肥模式”证明科技与人才是区域经济振兴的发动机。科技与资本结合,持续推动了20世纪的城市发展,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城市空间不断向着更大、更高、更深的方向拓展。而从高速公路到“信息高速公路”,从底特律的崛起到硅谷成为美国经济的新中心,高科技对于城市发展的牵引作用也日益增强。我国数字经济正在向着以“新基建”为战略基础、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产业互联网为赋能载体的新时代迈进。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加快传统产业创新升级、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举措。社会价值:当人类开始组成一定规模的社区时,他们便为地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动力。城市提供了一种天然机制,让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收获他们之间社会高度互联所带来的益处。而生活节奏会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而系统性加快:企业诞生和交往更加频繁,商业交易更加迅速,人们走得更快,疾病传播速度也会加快。在“零边际成本”经济中,当其他一切都变得丰富时,时间仍然非常稀缺。如果我们坚持持续开放式增长,那么我们的生活节奏还会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加快,这需要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创新,以平衡生活加快带来的压力。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城市化社会经济结构崩溃。以上视角下的课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将从现代商业的源头入手,以城市、人物、企业为访问对象,逐一回答这些时代课题。他们中有人尝试以社会创新促共同富裕,有人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应当如何随历史演变而与时俱进,也有人将公益慈善引入商学教育。创新、责任、公益与慈善,这些精神都是社会的基石,也将铸就真正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商业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