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知识读物道与中国法律传统

道与中国法律传统

道与中国法律传统

定 价:¥85.00

作 者: 龙大轩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西政文库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0205559 出版时间: 2022-03-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B 页数: 30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道家思想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全书共六章,第一章先梳理道家源流以及道的基本内涵,第二章探讨权威意识与道法传统,第三章论述阴阳和合与礼法传统,第四章阐释无为而治与道术传统,第五章是对道与中国文化传统关系的阐发,第六章讨论道对当代中国之治的启发作用。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法的“道法”传统、“礼法”传统、“道术”传统,皆与道家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并且这种思维方式对推进当下的中国之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目前学界对道家多持法律虚无主义的观点,本书应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影响的专著,集中在学者“言犹未及”“言犹未尽”“言之有误”这三方面耙梳、发论,所得结论多为作者独到心得。

作者简介

  龙大轩,男,1965年生,重庆梁平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法律讲堂》主讲嘉宾。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第五届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律咨询委员。曾获全国“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普法人)”、中央电视台“普法宣传工作特殊贡献奖”、重庆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重庆市名师、重庆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黄大年教师团队”负责人等奖励或荣誉称号。长期从事法律史学、法律文化教学研究。主讲的“中国法制史”入选“学习强国”平台和首批国家一流课程(线下);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历史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转载文章90余篇。出版《道与中国法律传统》、《汉代律家与律章句考》、《乡土秩序与民间法律——羌族习惯法探析》等多部专著。获省部级以上多项教学、研究成果奖。曾在央视《法律讲堂》录播“中华法文化”、“礼法中国”、“中华法制寻踪”、“儒家法文化探秘”、“孝道与法文化”、“汉武帝尊儒之谜”、“汉武帝用儒之道”、“李斯传奇”、“张良传奇”等节目200余集,影响广泛。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道
第一节 道家源流
一、滥觞:隐居的先行者
二、创立:老子与《道德经》
三、分离:庄老与黄老
四、融合与发展:秦汉新道家
五、消隐:汉以后
第二节 道论:道家论道
一、道是宇宙的本根
二、“阴阳和合”是道的运动规律
三、“无为”:顺应道的法则
第三节 道与理
一、道理
二、道与理
第四节 “道”之我见
一、“道通为一”:权威意识
二、道即阴阳:和合思维
三、道常无为:指导社会、人生的方法论
第二章 权威意识与道法传统
第一节 道法的概念
一、老子的道法观
二、黄老学派的道法论
第二节 道法执一与王者之法
一、道法即王法
二、“法权出一”的终极依据
第三节 节制欲望与义务本位
一、节欲:道法之鹄的
二、义务本位之法的表征
三、必要的辨析
第四节 道法自然与法网宽疏
一、理论诠释
二、历史见证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阴阳和合与礼法传统
第一节 礼法思想的产生及其应用
一、“阴阳和合”的哲理化
二、“阴阳和合”的法律化
三、践行与异化
第二节 礼法传统的历史演进
一、法律与道德混同
二、法律与道德分离
三、法律与道德和合
第三节 礼法传统的重要表征
一、守法与任情
二、告奸与容隐
三、平等与差序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无为而治与道术传统
第一节 “道术”
一、早期道家之“道术”
二、黄老道家之“道术”
三、道法家之“道术”
四、道术简论
第二节 “治人”“治法”与“人治”“法治”
第三节 内圣外王与治人传统
一、从内圣外王到王而成圣
二、“治人”传统之成因
三、治人之术及其在政治法制实践中的运用
第四节 “德主刑辅”与治法传统
一、一明一暗:“治法”的方法论
二、所谓“德主刑辅”
第五节 民众法律意识与“无讼”传统
一、关于“无讼”的儒、道之辨
二、谦和不争的民族性格
三、远诉息讼的法律生活
第五章 道与中国文化传统
第一节 道与中国人的价值观
第二节 道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第三节 道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种种表现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理一分殊”
二、政治秩序与大一统主义
三、反对战争与无兵文化
四、经济秩序与重农抑商
五、日常生活与俭朴谦让
第六章 道与当代中国之治
第一节 “道法”思维与中国之治
一、道法是“合道之法”:以大一统政治为土壤
二、道法是“有道之法”:以民本主义为旨归
三、“道法”思维的当代启示
第二节 “礼法”思维与中国之治
一、“非礼,是无法也”:礼为法提供指导
二、“明刑以弼教”:法为礼提供保障
三、礼法思维的当代启示
第三节 “治法”思维与中国之治
一、不同法律形式之间的和合
二、不同法律原则之间的和合
三、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和合
四、“治法”思维的当代启示
五、结束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