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技术背景
1.1.3 实践背景
1.1.4 学术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智库概念的演变
2.1.2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智库建设研究现状
2.2.2 农业智库建设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研究总结
2.2.4 未来的发展方向
2.3 理论基础
2.3.1 系统工程学理论和博弃论
2.3.2 基于政治学理论的智库相关理论
2.3.3 基于知识学理论的智库相关理论
2.3.4 基于企业管理学理论的智库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典型智库建设的案例研究
3.1 中国典型智库建设的案例分析
3.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3.1.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3.1.3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3.1.4 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院
3.2 国外典型智库建设的案例分析
3.2.1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3.2.2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
3.2.3 查塔姆社(Chatham House)
3.2.4 食品、农业和自然资源政策分析网络(FANRPAN)
3.2.5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JIIA)
3.2.6 韩国发展研究院(KDI)
3.3 国内外典型智库建设的比较分析
3.3.1 功能定位的比较分析
3.3.2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3.3.3 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
3.3.4 成果评估的比较分析
3.3.5 成果宣传的比较分析
3.3.6 制度保障的比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农业智库建设的比较研究
4.1 智库建设现状分析
4.1.1 智库的发展历程
4.1.2 智库的数量规模
4.1.3 智库的区域分布
4.1.4 高质量智库排名
4.2 中国农业智库建设的比较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分析结果
4.3 美国农业智库建设的比较分析
4.3.1 数据来源
4.3.2 分析结果
4.4 中美农业智库建设的比较分析
4.4.1 数据和方法
4.4.2 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的自身特征分析
5.1.1 国家战略性
5.1.2 定位高端性
5.1.3 农业基础调研性和长期跟踪性
5.1.4 创新灵活性
5.1.5 国际视野性
5.1.6 农业弱质性和公益性
5.2 影响因素遴选与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5.2.1 基于案例分析的影响因素遵选
5.2.2 基于文献梳理的影响因素遴选
5.2.3 基于专家咨询的影响因素遴选
5.2.4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5.3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影响因素的博弈分析
5.3.1 博弃论及其适用性分析
5.3.2 高质量农业智库成果与政府支持的博弃分析
5.3.3 农业智库成果总产出与技术支撑的博弃分析
5.3.4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间竟合关系的博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框架与对策建议
6.1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的目标定位
6.2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的功能分析
6.2.1 海内外农业数据资源采集
6.2.2 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决策咨询
6.2.3 农业领域重大科学技术创新
6.2.4 农业公众舆论引导
6.2.5 高层次农业决策人才培养
6.2.6 地方农业智库引领
6.3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的内容框架
6.3.1 资源投入
6.3.2 资源产出
6.3.3 管理创新
6.3.4 制度保障
6.4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的对策建议
6.4.1 考虑成果收益,瞄准全球农业科技发展前沿进行选题
6.4.2 认清农业弱质性,注重中长期农业政策战略问题研究
6.4.3 均衡专家配置,培养农业政策与分析领域的领军人才
6.4.4 监督成果质量,结合使用第三方评价与机构内部评价
6.4.5 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多元化企业捐赠等社会资金来源
6.4.6 打造品牌影响力与知名度,赢取政府和社会各界信任
6.4.7 建立长效合作交流风险防控机制,合作国际高端智库
6.4.8 优化农业科研宽松自由环境,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农业智库建设的调查问卷
附录2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的专家访谈
附录3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