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者说黄荣华为更好地满足全国中学生朋友的阅读需要,我们约请了北京、陕西、河南、山东、浙江、江西、广东、上海等十多个省市的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他们认为*有阅读价值的读本,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书系——“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这套崭新的书系体现了编注者的三大构想: 让中学生朋友们共享同龄人的精神资源。每位中学语文尖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这种个性化阅读在多数情况下应当是有普遍价值的,因为毕竟大家的年龄相当,阅历相似,文化背景相同。他们之所以成为语文尖子当然有诸多原因,但他们的个性化阅读一定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把那些语文尖子的个性化阅读且具有普遍意义的著作,让语文尖子们自己向同龄人推荐,说出自己阅读的意义或方法,应当对绝大多数中学生朋友是有益的。 增加同学们的情感和思想积累。这就先要说到“应试”教育了——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古诗词鉴赏,或是文言文理解,作文就更不用说了,没有真情分辨与把握,没有思想综合与揭示,考生*多只能拿到*基础的分数。因此,要想在语文考试中拿到高分,就必须注重情感与思想的积累……其实,一位真正的读书者,是永远把情感与思想历练放在*位的。这样的读书者不仅可使自己成为有情味的人,有思辨力的人,而且永不会被迷惑,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就更不在话下。 倡导一种语文观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协调学习者与社会的关系。就中学生而言,如何与同学、朋友交往,与家长交心,与老师交流,与陌生人相待,是一门重要的课业,但今天的教育基本忽略了这一课业。我们在这套丛书的编辑、评点中,也期待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应试能力也是一种与社会的协调能力。如果我们能把眼光放远点,我们就能看到,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无数次的大大小小的应试。一个没有应试能力的人是不能容于社会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把应试妖魔化了。这不能怪应试本身,而应责怪社会对应试的理解过于偏狭,对中学生应试的操作过于单一。我们衷心期待,阅读这套丛书的同学能获益,哪怕从*基本的应试上获益。 上述三大构想正是我们编注这套崭新的“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的理由,但这套书系的编注还有一个重要理由,那就是关注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人的建设。 大家都知道,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五四运动。随着“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到来,中国人逐步由近代走向现代。在走向现代的进程中,现代文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现代散文的创作、流传与阅读,则成为了人们走向现代的*轻便的精神武器。 非常遗憾的是,当下中学生的阅读离现代经典作家的经典之作越来越远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现代中学生不需要这样的阅读?显然不是!事实是,21世纪的中国人依旧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问题。从整体上看,今天中国人的民主意识与科学意识依旧相当淡薄,不少人的头脑中甚至还有相当浓厚的传统痼疾。这也构成了中国人现实的生存环境。因此,中学生阅读那些体现强烈时代精神、引领民族走向现代世界的现当代经典散文,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从这一宏大的主题出发,我们期待这套“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在参与现代中国人的建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鲁迅、胡适、林语堂、丰子恺、朱自清,当看到这一系列现代著名作家的名字时,我们的脑海中即刻浮现出一系列个性极其鲜明的现代中国人形象。鲁迅的沉重、深刻与灵魂拷问,胡适的轻巧、宽容与温情相待,林语堂的性灵、洒脱与幽默,丰子恺的从容、优雅与仁爱,朱自清的恬淡、醇厚与执著,每一位都有着极大的人格魅力,他们的思想与文采,他们的为人与为文,他们无论是作为现代作家,还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都值得21世纪的中国人去解读,并在解读中找到前进的*方式。我们更期待读者在这一系列作家作品的阅读中,集众人之“精气神”,把自己铸造成为崭新的现代人。 王蒙、贾平凹、余光中、梁衡、夏坚勇、李元洛,当看到这一系列当代作家的名字时,我们的脑海中也即刻浮现出一系列个性极其鲜明的当代中国人形象。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人生、醇厚人生、诗性人生,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他们作为当代散文创作的大家、名家,其作品都达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种高度,因此值得人们去解读,并在解读中找到前行时必要的凭藉。 本书系包括:《朝花夕拾——鲁迅散文精读》、《坟——鲁迅杂文精读》、《人生有何意义——胡适散文精读》、《秋天的况味——林语堂散文精读》、《艺术三昧——丰子恺散文精读》、《孤独地走向未来——贾平凹散文精读》、《湮没的辉煌》、《把栏杆拍遍》、《怅望千秋》、《宋词之旅》、《寂寞圣哲》、《古典幽梦》、《夹缝中的历史》、《寻找灵魂的栖息地——朱自清散文精读》、《我来过,我爱过——余光中诗文精读》、《遥远的村庄——刘亮程散文精读》、《穿越唐诗宋词》、《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散文精读》、《绝唱千秋——穿越元曲绝句》、《点亮灵魂的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