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 享誉世界的俄国文豪,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生于俄罗斯中部奥廖尔省的贵族家庭。屠格涅夫自幼天资聪颖,父母特地从欧洲请来家庭教师辅导他学习,他14岁时便熟练掌握了法、德、英3种外语。15岁入读莫斯科大学,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言专业,听果戈里讲历史课。20岁赴柏林大学进修哲学。25岁任职外交部,两年后离职,专心投入文学创作,并与评论家别林斯基成为好友。29岁开始在普希金创办的《现代人》杂志陆续发表随笔集《猎人笔记》,蜚声文坛。34岁正式出版《猎人笔记》;同年因违反当局禁令为果戈里写悼文而被流放。38岁后常年旅居欧洲,晚年定居巴黎。著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这些作品因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敏锐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发展的新动向而被誉为俄罗斯的“社会编年史”。在欧洲与福楼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文学巨匠交游甚密,并成为俄罗斯文化界与西欧文化界交流的重要桥梁,成为具有全世界影响的俄国小说家。60岁当选世界文学大会副会长。65岁病逝于巴黎,后葬于彼得堡沃尔科夫公墓别林斯基墓旁。译者简介齐昕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教师。长期讲授俄罗斯文学史相关课程。主要研究当代俄罗斯小说和俄罗斯宗教思想史,喜好普希金、屠格涅夫与列斯科夫。爱旅行,好音乐,喜欢《猎人笔记》中描述的东欧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