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德国作家。出生于杜塞尔多夫的犹太商人家庭,曾在青年时期到商店里当学徒,但无意经商,先后到波恩、哥廷根、柏林学习法律,同时研究文学与哲学,曾师从黑格尔等。1826年至1827年,海涅的散文集《游记集》与诗集《歌集》先后出版,使之一夜成名。虽偶有争议,但作为“浪漫派的后一位作家”,海涅的作品无疑超越了浪漫主义的范畴,他将日常语言文学化,使随笔和游记成为文学体裁,赋予了德语文学新的特质,后期的政治讽刺诗更是掷地有声。他的作品直到今天依旧被不断翻译、研究和受到推崇,其中如影随形的批判性和作为犹太作家的独特视角,无论是对于他的文学创作还是接受史,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杨武能,著名翻译家。1957年入南京大学德语专业学习。1978年至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先生研修德语文学,主攻歌德研究。长期担任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兼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译作有《少年维特的烦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等,有《杨武能译文集》(11卷)行世。已出版论著《歌德与中国》《三叶集》等。2000年荣获联邦德国总统约翰尼斯·劳颁授的“国家功勋奖章”,2001年获得联邦德国的学术大奖洪堡奖金,2018年11月19日,杨武能荣获中国翻译界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