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梅子熟时栀子香——李叔同与《自画像》
2. 艺术与革命的先驱者——李铁夫与《音乐家》
3. 艺术的“叛徒”——刘海粟与《北京前门》
4. 写实主义的殉道者——徐悲鸿与《田横五百士》
5. 守望黄昏的麦田——颜文樑与《威尼斯圣保罗教堂》
6. 一个时代的信仰——林风眠与《人体》
7. 根脉绵延——王悦之与《台湾遗民图》
8. 东方精神的伸展——常玉与《穿白点蓝洋装的少女》
9. 人生的颤音——余本与《奏出人间辛酸》
10. 沉寂中怒放的新花——庞薰琹与《人生的哑谜》
11. 精神世界的独行者——丘堤与《静物》
12. 荒谬的现实 真实的表达——阳太阳与《烟囱与曼陀铃》
13. 揭示被压迫的酸苦——许幸之与《铺路者》
14. 新旧交替中的创造者——方干民和他的《秋曲》
15. 生命体验的视觉咏叹——赵兽和他的《颜》
16. 光与色的视觉交响——卫天霖与《花》
17. 绚丽的彩虹——潘玉良与《菊花与女人体》
18. 艺术与心灵的交织——司徒乔与《放下你的鞭子》
19. 站在时代前沿的人——倪贻德与《上海南京路》
20. 远处的一盏明灯——关紫兰与《慈姑花》
21. 划过夜空的星光——唐一禾与《胜利与和平》
22. 冬去春来 满目花开——陈抱一与《香港码头》
23. 至情与真爱——李瑞年与《暴风雨》
24. 文以载道 艺为人生——冯法祀与《捉虱子》
25. 艺术的精神力量——莫朴与《清算》
26. 自由与解放的时刻——胡一川与《开镣》
27. 扣人心弦的交响乐章——李宗津与《强渡泸定桥》
28. 气势恢宏的“中国精神”——董希文与《开国大典》
29. 写实主义的艺术之路——吴作人与《齐白石像》
30. 品位与修养——关良与《西游记》
31. 抽象世界的灵魂之塔——赵无极与《无题》
32. 形色之间的东方神韵——吴大羽与《花韵》
33. 革命现实主义的壮阔诗篇——艾中信与《东渡黄河》
34. 永恒的丰碑——詹建俊与《狼牙山五壮士》
35. 现实与浪漫的交相辉映——罗工柳与《地道战》
36. 色彩的魔术师——廖继春与《西班牙古城》
37. 夕阳下——钟涵与《延河边上》
38. 亲切的微笑——蔡亮与《贫农的儿子》 39. 高原的阳光——朱乃正与《金色的季节》
40. 凝固的喜悦——孙滋溪与《天安门前》
41.“政治”的视觉意味——刘春华与《去安源》
42. 顽强的生命——汤小铭与《永不休战》
43. 意象之美——陈钧德与《有过普希金雕像的街道》
44. 人间正道是沧桑——陈逸飞、魏景山与《蒋家王朝的覆灭》
45. 燃烧的红烛——闻立鹏与《红烛颂》
46. 岁月的伤痕——程丛林与《1968 年 × 月 × 日·雪》
47. 心灵深处的悲歌——高小华与《为什么》
48. 感动中国的父亲——罗中立与《父亲》
49. 艺术就是“看见”——陈丹青与《西藏组画》之《进城》
50. 永远不断的风筝线——吴冠中与《江南人家》
51. 吹过草地的风——何多苓与《春风已经苏醒》
52. 生命的力量——广廷渤与《钢水·汗水》
53. 孤寂的阳光——艾轩与《歌声离我远去》
54. 大山的向往——朱毅勇与《山村小店》
55. 与时代同呼共吸——韦启美与《早,小蜜蜂》
56. 永恒的瞬间——靳尚谊与《塔吉克新娘》
57. 奔腾的大河——尚扬与《爷爷的河》
58. 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庞茂琨与《苹果熟了》
59. 大山深处的守候——王沂东与《古老的山村》
60. 冲破禁锢,寻求人性的解放——张群、孟禄丁与《在新时代,
亚当夏娃的启示》
61. 精神与信仰——丁方与《走出城堡》 62. 心灵的仰望——杨飞云与《北方姑娘》
63. 冰冷的陌生——张培力与《今晚没有爵士乐》
64. 自然与人性的交融——朝戈与《大气》
65. 田野的风——刘小东与《田园牧歌》
66. 守候大海的阳光——申玲与《大海边》
67. 寻找生命的湖——方力钧与《NO. 1991》
68. 阳光下的悸动——喻红与《烈日当空》
69. 历史延绵与当代沉思——魏光庆与《红墙——家门和顺》
70. 中国人的缩影式肖像——张晓刚与《血缘:两个同志》
71. 生命的咏叹——沙耆与《山坡》
72. 她依然是美丽的风景——李青萍与《无题》
73.“十示”的本意——丁乙与《十示 95—11》
74.“变体”中的当代意义——方少华与“防潮”系列
75. 视觉的力量——忻东旺与《明天,多云转晴》
76. 艺术之“道”与绘画之“技”——石冲与《今日景观》
77. 手的表情与智慧——李路明与“中国手势”系列
78. 剪刀与权力——毛旭辉与《倒立的黑灰色的剪刀》
79. 博大的生命意象——许江与“向日葵”系列
80. 内心的隔绝——范勃与《园子》
81. 人面桃花相映红——周春芽与《桃花》
82. 文明与伦理——徐文涛与《身体 NO. 10》
83. 虚幻中的真实处境——郭晋与《在树上》
84. 意象之树——张恩利与《老树》
85. 重塑自然——孙蛮与《山水·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