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种绘画能像中国画那样.具有一套流传有序、体系完备而又灵活多变的图式规范。无论赫赫有名的大师.还是莘莘学子,都是通过学习图式规范而取得成功的。 中国画的传统传承方式古而有之。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西蜀黄筌的《写生珍禽图》,清代的《三希堂画宝》、《芥子园画谱》。可以说,历代国画家既是图式规范的创造者.也是图式规范的传承者。正是传承和创造的完美结合.才使我们的国画具有民族特色。在世界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中国画的教学走的是“师古人.师造化,终得心源”的路子。它采取了不同于西方的“课徒”方式。即通过先临摹后变革.先接受后理解.先专一能后兼多方的途径.来培养新一代国画家。 然而.受地方画派的束缚和思想方法所限.人们往往拘束于非常有限的狭隘圈子.在一家一派中打转转。使得这种教学方式的应变性很小。如今.随着现代印刷术的普及.人们能看到大量的画册和课徒稿.看到多家多派的教学方式.对传统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建立深厚博大的基础,莘莘学子应对各家各派的法式风貌及其源流演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把握.有效地鉴古知今.厚积薄发.博采众长,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