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域同中原的联系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了。由于战争需要,赵武灵王就引进了西域少数民族的短衣、长裤、短统皮靴的胡服形式以及他们的生活习俗、饮食文化等。因此,西域古代服饰中的胡服文化就不断影响着中原人的服饰潮流。那么胡服到底是什么样子?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推崇的胡服为短衣,长裤,革靴裹腿:长袖偏窄、短统皮靴。东晋时的胡服为窄衫小袖,交领长袖衫裙。隋代胡服为高领窄袖衫,窄袖长垂,裙腰高束,圆领露胸,袖长至腕,长裙裹脚。唐初胡服为圆领短袖窄衣小袖。古代长安、洛阳胡风盛行,但这时的胡服与早期胡服有所不同,在使用的材料上更加华贵。在西域各国大臣和外国使者给中国皇帝进贡时,他们穿的奇装异服就引起唐朝皇宫大臣们的青睐,专门派人把他们的样子——描绘下来作为资料传与国人,这就是著名的《王会图》。公元502~551年梁元帝时期的《职贡图》中有龟兹使者的形象:“着绻领窄袖长袍或披毡裘,穿豹皮靴,多剪发,戴绻詹毡帽、绣帽、浑脱帽;有的项饰瑟瑟珠,双耳环,深目高鼻,浓眉虬髯。”以上史料描述的形象特征,在壁画中都可找到。当时,古代西域的妇女向波斯人学戴耳环;向印度人学披肩巾;向吐火罗人学穿小口裤、小袖袍;向吐蕃人学习以赭涂面(赭是一种红色颜料专给脸(日晕)染)的习俗。克孜尔壁画中有许多人物脸部不管男女都以赭粉(日晕)染脸部和身体其他部位,以增加立体效果。壁画中的资料,形象地记录了当时流行的习俗。由于帝王的倡导,中原男人仿效胡装胡俗;中原女人学习胡状,胡服和胡舞。一时间胡风在中原社会被视为时尚潮流,众人仿效穿之。唐代的胡服在前代胡服的基础上不断的发扬光大,推动了胡服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加上西域的音乐、舞蹈、乐器极受中原大地和皇公贵族的喜爱,使得胡风之势在中原大地愈演愈烈,为中国的服装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