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书法史上公认的「书圣」,其书法博涉多优,楷、行、草书皆擅。其草书传世作品甚广,沿用章草的规则,托古改制,剔除隶意,易字势的横张为纵敛,笔意连绵,婉转流贯,笔势雄劲,放纵生奇,摆脱了字学的义象和义理,突破了以单字为造型单位的旧法,创树了独特的“字群结构”,草书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结构美,这便是王羲之所创造的今草样式。他的今草,为草书立下新的法门,标志着东晋草书的新阶段。唐代,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羲之书迹凡三千纸,连缀成卷,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内容是王羲之晚年书写的尺牍书信,大多数多是写给友人益州刺史周抚的。原帖已佚,仅有刻本和摹写本传世。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王羲之草书的无上范本,本书收三种版本《十七帖》:一是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的上野本,又称姜宸英藏本,其中缺字部分有后人用文征明朱释本补入。二是民国“中州本”。三是海外安思远收藏的文征明小楷朱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