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羲之的《兰亭序》经唐太宗推崇,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天下第一书。其真迹被他殉入昭陵,世间只传他生前主持的临摹本,他把最接近王羲之真迹本押了“贞观”印皇宫存档,而把稍逊本分赐太子、诸王。后来稍逊本演化出传为欧阳询摹的定武(石刻)拓本,而押“贞观”印本传为褚遂良摹唐中宗又押了神龙印故称神龙摹本,千年来拓本、摹本两派并流,但神龙本难见难摹,传播慢,定武本可拓印,传播快,因此,宋至清“定武第一”笼罩书坛1000年。清乾隆发现冯承素摹神龙兰亭,认为其纤丝萦带,妩媚动人,更接近王羲之书风,17794-将其刻入兰亭八柱,取代定武,至今奉为第一。因此,引起清末阮元、李文田、康有为,至郭沫若、启功等人怀疑,认为冯承素本虽漂亮,但不符合王羲之书风,故引发l9654-兰亭论辩。这些人既知冯承素本不符合_Z-C_书风,却没深究其伪,相反以此本为据倒考证作者王羲之没写过《兰亭序》,酿成200多年方向错误的聚讼。然经王开儒考证,宁波天一阁藏明书法家丰坊摹刻的神龙兰亭石(丰刻本)与冯承素摹神龙兰亭(冯摹本)出于一源,冯摹本元郭天锡、明李廷相、文嘉三跋综合考证:丰刻、冯摹同出丰坊一人之手,冯摹本为其30多岁按神龙真帖所摹,他偷梁换柱以自摹本顶替了神龙真帖,并改篡行距、印章、题跋,成为非定武非神龙的新奇杂交帖,卖给了王济,字迹虽软媚,但却骗过明、清至今。而丰刻本为其68岁又以当年-9j留的神龙真帖所摹刻,字迹远胜冯摹本,帖中且有唐太宗“贞观”及唐、宋六帝王玺押和唐(褚遂良印)、宋(米芾印)、元(郭天锡跋)、明(丰坊刻石)、清(翁方纲跋石)五朝大家鉴评,流传有绪,乃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兰亭序》,冯承素本误传王羲之书风500年。可惜,1562年丰刻石刚刻完,丰万卷楼一场大火把神龙真帖烧毁,只此石刻今存天:N。此石经500年风化已有残蚀,为此我们历时数年把此石不同年代的数个拓片加以遴选,弥补其残缺,并以电脑翻成白纸黑字红印,还神龙兰亭应有面貌,曰(C-T_开儒神龙兰亭》,并澄清其传序。为明辨真伪、远近,将此本与冯承素本、定武本同与世所公认王羲之行书样板的《圣教序》(玄奘回到长安后翻译的经卷,唐太宗为其作序,怀仁和尚用24年以宫中王羲之真迹集摹此序,并由数名大臣把关校对,镌刻成碑,现藏西安碑林)进行对比,世人可过目立判:冯摹本肥、散、软、媚,气不贯通。定武本一气贯通,雄强之气接近圣教序,但字显拘谨,欠龙跳天门的灵动之气。只有王开儒本,一气呵成,与圣教序精神同出,充分体现“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风采。铁的字迹雄辩地证明冯摹本为丰坊所伪,是定武、冯摹两本相衔埋没了此宝,误传王羲之书风l000}年。廓清《兰亭序》的庐山真面,《王开儒神龙兰亭》即今最接近王羲之书风的《兰亭序》。《鉴宝》、《大公报》发表《兰亭序的千古奇冤》一文,新华社、中新社、央视新闻、央视网,人民网、光明网及全国媒体刊发消息。今将《王开儒神龙兰亭卷》刊出,接受天下品评。《王开儒神龙兰亭正理版》已注册了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