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上篇 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谱系(1905-1949)
第一章 默片中的女性形象模式(1905-1932)
第一节 默片中女性形象模式的雏形及女性先锋电影人
第二节 默片中女性形象模式的类型
一、秦香莲模式——男性对女性的母性尊崇
二、潘金莲模式——男性的欲望镜像
三、灰姑娘模式——男性的拯救对象
四、花木兰模式——男性的英雄理想
五、“新女性”形象——男性代女性立言明志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中的女性形象(1932-1937)
第一节 女性形象模式的变奏
一、左翼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二、市民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三、艺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第二节 女性形象的新变化
一、女性健康美的取向
二、女性欲望崭露头角
第三节 “女性电影”的新发展
一、作家女明星的集体亮相
二、女性集锦片的创作
第三章 战争时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1937-1949)
第一节 抗战时期电影中的女性(1937-1945)
一、抗战电影中的“女战士
二、孤岛电影中的古装”女英雄
三、时装片中的女性世界
四、香港女导演的电影创作
第二节 抗战后电影中的女性(1945-1949)
一、传统女性的悲剧及悲剧的转化
二、爱国女性和事业女性的塑造
三、商业片中的女间谍和女歌星
四、独立清明的都市女性
五、女性心理片的开拓
小结 旧式和新式——混杂的女性(1905-1949)
下篇 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女性悲剧征候
第四章 女性悲剧背后的魔方法则
第一节 女性的自然属性
第二节 女性的社会角色
第三节 女性的悲剧困境
第五章 女性悲剧的传统和美学特征
第一节 女性苦情戏的历史性追溯
一、中国文学戏曲中的女子悲怨
二、乱世悲剧中的女性化身
三、中国悲剧的“拟女性”实质
第二节 女性苦情戏的审美特征
一、女性的阴柔之美
二、核心:情感信仰
三、境界:生-爱-死的哲学
四、自我牺牲的叙事模式
五、怨而不怒的感伤格调
第六章 女性悲剧的审美效应
第一节 男性的欲望投影和道德机制
第二节 女性的认同感应和自我神话
个案分析 “新女性”之死-一阮玲玉和她塑造的悲剧性角色
结语 拯救与困惑——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女性宿命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