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孔子这一生

孔子这一生

孔子这一生

定 价:¥69.90

作 者: 鲍鹏山 著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5913030 出版时间: 2022-03-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而立”“不惑”“知天命”这些词,都来源于孔子。当我们年近三十,在社会上尚无立身之地;年近四十,为家长里短而烦心茫然;年近五十,为老之将至而惶惶不知所措……这些时候,我们需要读一读中国人共同的老师——孔子。 十五志于学:家贫不忘立志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虽然家境贫寒,但孔子没有消磨志气。他常常摆设祭器,模仿祭祀的礼仪动作,不知不觉就成了礼仪专家。十五岁时,他就确立了“克己复礼”、为天下人谋生的大志向,并终其一生为之不懈努力。 三十而立:知识与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孔子二十多岁时,当上了鲁国的小吏,虽然衣食无忧,却还默默无闻。但短短几年后,他就凭借对礼乐的精通而得到了鲁国国君鲁昭公的认可,受邀参与接见齐景公和晏婴。自此,孔子知礼的名声闻于列国。这一年,孔子三十岁,自称“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人到四十,要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孔子三十多岁就以博学而闻名,乐于为人答疑解惑,并将“不惑”作为自己四十岁这一人生阶段的宣言。但有些问题他坚决不回答,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人死之后有没有知觉?”孔子不答。因为要是说有知觉,孝子就会厚葬死者而妨碍生者的生活;要是说无知觉,不孝者就会丢弃死者遗体不安葬。在孔子看来,四十岁的人,可以没有知识,但必须具备知道什么该说(做)、什么不该说(做)的价值判断力,不然就是没活明白。 翻开本书,从孔子的一生中找到过好人生的答案。

作者简介

  鲍鹏山: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典籍里的中国》嘉宾。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尤其是孔子的思想研究,有独到见解。2015—2016年两次受邀解说国家祭孔大典直播。作品被选入高中统编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图书目录


引言 一个人一本书
第一章 十五志于学
第二章 三十而立
第三章 四十而不惑
第四章 五十知天命
第五章 六十而耳顺
第六章 七十从心所欲
附录 孔子生平年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