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综述
一 心理学视域中的幸福
二 伦理学视域中的幸福
三 教育学视域中的幸福
四 经济学视域中的幸福
五 青年幸福观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的基本问题概述
第一节 幸福观的基本问题解析
一 幸福观的内涵
二 幸福观的性质
三 幸福观的评价
第二节 当代中国青年的基本特征和群体分布
一 当代中国青年的基本特征
二 当代中国青年的群体概况
第三节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的类型、层次与特征
一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的类型
二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的层次
三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的特征
第四节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的形成过程
一 幸福观的萌芽阶段
二 幸福观的发展阶段
三 幸福观的确立阶段
第五节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的形成规律
一 青年幸福观形成以社会环境为条件
二 青年幸福观形成以个人实践为基础
三 青年幸福观形成以自教自律为结点
第三章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培育的思想借鉴
第一节 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一 儒家的幸福观及其扬弃
二 道家的幸福观及其扬弃
三 佛教的幸福观及其扬弃
第二节 扬弃西方现代文化中的幸福观
一 理性主义的幸福观及其扬弃
二 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及其扬弃
三 西方基督教的幸福观及其扬弃
第三节 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指导
一 幸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二 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三 幸福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四 幸福是劳动和享受的统一
第四章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中国青年幸福观的演变
一 激情燃烧——怎样才能在建设事业中发出更大的光和热
二 偶像崇拜——青年应该有什么样的幸福观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幸福观的演进
一 潘晓讨论——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二 张海迪幸福吗——什么是幸福的人生
三 “郎郎”“寻帽”——幸福是享受还是奋斗
四 李明益来信——我不停地奋斗,幸福为何不眷顾
五 超越很艰难,守住亦不易——如何理解幸福的道德底线
六 当幸福被列入政府责任——幸福中国从哪里起航
第三节 中国青年幸福观的演变轨迹
一 对幸福的认知:从宏观到具体
二 对幸福的感受:从单一到多元
三 对幸福的追求:从服从到主动
第五章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的现实审视
第一节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的现状调查
一 研究目的与问卷编制
二 研究方法与样本情况
第二节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现状及分析
一 当代中国青年对幸福的理解
二 当代中国青年的幸福目标取向及幸福感
三 当代中国青年实现幸福的途径
四 当代中国青年对幸福观培育的现状与困境
第三节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利己主义倾向
二 存在拜金主义倾向
三 存在享乐主义倾向
四 存在虚无主义倾向
第四节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
二 体制变革的深刻影响
三 多元文化的潜移默化
四 个体内在的心理失衡
第六章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培育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培育以人为本导向的主体幸福观
一 幸福的主体是具体的现实的人
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最高追求
第二节 培育以实践为特征的劳动幸福观
一 劳动是幸福的根本源泉
二 扬弃异化劳动
第三节 培育以和谐为取向的生态幸福观
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幸福的前提
二 人与人和谐共处是幸福的条件
三 人与自身和谐共处是幸福的核心
第四节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培育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一 实然与应然
二 贵生与乐生
三 个人与社会
四 物质与精神
五 劳动与休闲
六 现实与未来
第七章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培育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培育的基本原则
一 主导性与多元化相契合的原则
二 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 平等性与参与性相融合的原则
四 整体性与层次性相整合的原则
第二节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培育的主要方法
一 理论教育法
二 实践参与法
三 典型示范法
四 自我教育法
五 情感教育法
六 心理疏导法
第八章 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培育的主要路径
第一节 社会维度:引领幸福导向
一 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基础
二 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平正义
三 强化大众传媒的正向引导
四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第二节 学校维度:开展幸福教育
一 优化课堂教学
二 开展校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