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一 建构吉登斯与马克思跨时代“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二研究现状述评:以“结构化理论”为选材
三本书基本概念界定
四 本书建构“对话”的基本思路
五本书的特点与不足
章 吉登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批判:聚焦社会关系
维度的直接“对话”
节 吉登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诠释
一 生产关系是意识形态纵向生成的根本来源
二“异化”催化7意识形态及其虚幻性的生成
三 意识形态依靠经济权力使阶级关系合法化
四 意识形态将随阶级斗争的消失而消亡
第二节社会关系:吉登斯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
的维度
一 马克思存在将社会关系化约为生产关系的逻辑:“对话”
的核心
二 所谓马克思化约逻辑的表现与理论缺陷
三 所谓马克思化约逻辑的现实困境
第三节挖掘社会关系新媒介:吉登斯重构社会关系分析
框架的着眼点
一 强化行动者的能动性在建构社会关系中作用
二 突出社会关系再生产的结构性特征
第四节“形式”方面: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的可能超越空间
一 意识形态的媒介与载体
二 意识形态的控制领域与动员路径
三 意识形态的传播特征 …
第二章 吉登斯对社会关系分析框架的重构:“知识”假设的
提出 ”
节吉登斯社会关系的分析框架:结构化理论
一 结构化理论关于社会关系的若干范畴分析
二结构化理论的逻辑
第二节结构化理论关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假设:“知识”
的出场
一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具备大量的知识
二 社会关系的稳定性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
三常识展现社会关系的恒定性、合法性与真实性特征
四 社会关系借助生活常规得到顺利再生产
第三章 基于“知识”媒介的社会关系:吉登斯的意识形态
批判
节“知识”媒介:吉登斯对现代社会关系的关注点
一知识共享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全球化和脱域”
二 知识不对称构成社会关系支配权力的重要来源
三 知识不确定与稳定性需求导致社会关系的二律背反
第二节传统社会非物化意识形态的复苏:吉登斯的实证
分析(一)
一传统的社会关系及其合法性
二宗教意识形态
三 民族王义意识形态
第三节现代社会物化意识形态的生成:吉登斯的实证
分析(二)
一脱域的社会关系及其合法性
二作为意识形态的货币
三 作为意识形态的专家技术
第四节吉登斯对意识形态“形式”方面的解蔽:以“知识”
为视角
...............................
第四章 回到马克思:对吉登斯所做批判的批判
第五章 马克思与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第综合分析:立足社会关系维度的间接“对话”
第六章 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对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启示
余论 “对话”之后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马克思与吉登斯意识形态批判相关范畴及观点的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