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逻辑学(论理学)中国逻辑的汉语视界

中国逻辑的汉语视界

中国逻辑的汉语视界

定 价:¥78.00

作 者: 王克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42643 出版时间: 2019-11-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28开 页数: 198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逻辑、印度因明和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源流,由于此三者逻辑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逻辑发展的风貌并不接近相同。本书旨在从古代汉语(汉字)对汉民族思维的样式的影响上探讨由此影响而导致的中国逻辑的独特面貌,表意体系的文字、汉语的语序、系词发展的迟滞以及词法句法的同构等特征都对中国逻辑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提出了中国逻辑不同于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某些特点。

作者简介

  王克喜,现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逻辑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逻辑学专业博士(1998),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逻辑学课题组主要成员(2009)。主要从事中国逻辑思想史、语言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因明研究。

图书目录

《南京大学逻辑学文丛》序言…………………………………………(1)
章逻辑与文化…………………………………………………(1)
一逻辑是一种文化现象…………………………………………(1)
二逻辑对文化的影响……………………………………………(3)
三文化对逻辑的制约……………………………………………(6)
四余论……………………………………………………………(9)
第二章语言与思维…………………………………………………(11)
一什么是语言……………………………………………………(11)
二语言与思维……………………………………………………(15)
三语言影响思维…………………………………………………(22)
第三章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上)………………………………(36)
一中国语言与中国推理类型……………………………………(36)
二汉语整体特征与中国逻辑理论和思想………………………(45)
三汉语词法特征与中国逻辑理论和思想………………………(53)
四汉语句法特征与中国逻辑理论和思想………………………(58)
第四章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下)………………………………(71)
一语素音节文字…………………………………………………(74)
二汉字系统………………………………………………………(80)
三汉字的类比性…………………………………………………(83)
第五章“是冶与“tobe冶…………………………………………(91)
一“是冶与“tobe冶和中西逻辑理论…………………………(93)
二“是冶与“tobe冶和中西哲学………………………………(97)
中国逻辑的汉语视界 三余论……………………………………………………………(99)
第六章“不冶的逻辑意义…………………………………………(102)
一句尾“不冶的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104)
二固定格式中的“不冶的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105)
三“不冶字句的否定层次与否定命题间的关系………………(106)
四“不冶字否定的量项及模糊度分析…………………………(108)
第七章中国语言与非形式逻辑……………………………………(116)
一古代汉语的意会性与非形式逻辑……………………………(117)
二汉字的意会性与非形式逻辑…………………………………(120)
三系词“是冶与非形式逻辑……………………………………(123)
四余论……………………………………………………………(128)
第八章汉语中反向表达的逻辑阐释………………………………(129)
一词语中的反向表达……………………………………………(130)
二句子中的反向表达……………………………………………(132)
三反向表达探源…………………………………………………(138)
四反向表达的辩证逻辑阐释……………………………………(140)
五反向表达的对立统一推理……………………………………(142)
第九章关于中国语言与中国逻辑的反思…………………………(144)
一中国传统逻辑推理……………………………………………(144)
二中国传统的逻辑理论与思想…………………………………(156)
三中西逻辑的互补………………………………………………(164)
四中国逻辑史的研究方法………………………………………(169)
第十章中国逻辑史研究与训诂之关系……………………………(179)
一训诂研究对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意义………………………(180)
二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训诂问题………………………………(182)
三由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训诂问题而生的断想………………(187)
主要参考文献………………………………………………………(191)
后记…………………………………………………………………(19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