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章 遗址概况与工作经过
节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第二节 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概况
第三节 遗址管理状况
第二章 地层堆积和遗物
节 地层堆积
第二节 地层遗物
一 第①层遗物
二 第②层遗物
第三节 采集遗物
第三章 房址、窖穴形制和遗物
节 房址形制和遗物
一 1号房址(F1)
二 2号房址(F2)
三 3号房址(F3)
四 4号房址(F4)
五 5号房址(F5)
六 6号房址(F6)
七 7号房址(F7)
八 8号房址(F8)
九 9号房址(F9)
一〇 10号房址(F10)
一一 11号房址(F11)
一二 12号房址(F12)
一三 13号房址(F13)
一四 14号房址(F14)
一五 15号房址(F15)
一六 16号房址(F16)
一七 17号房址(F17)
一八 18号房址(F18)
一九 19号房址(F19)
二〇 20号房址(F20)
二一 21号房址(F21)
二二 22号房址(F22)
二三 23号房址(F23)
二四 24号房址(F24)
二五 25号房址(F25)
二六 26号房址(F26)
二七 27号房址(F27)
二八 28号房址(F28)
二九 29号房址(F29)
三〇 30号房址(F30)
三一 31号房址(F31)
三二 32号房址(F32)
三三 33号房址(F33)
三四 34号房址(F34)
三五 35号房址(F35)
三六 36号房址(F36)
三七 37号房址(F37)
三八 38号房址(F38)
三九 39号房址(F39)
四〇 40号房址(F40)
四一 4l号房址(F41)
四二 42号房址(F42)
四三 43号房址(F43)
四四 44号房址(F4J4)
四五 45号房址(F45)
四六 46号房址(F46)
四七 47号房址(F47)
四八 48号房址(F48)
四九 49号房址(F49)
五〇 50号房址(F50)
五一 51号房址(F51)
五二 52号房址(F52)
五三 53号房址(F53)
五四 54号房址(F54)
五五 55号房址(F55)
第二节 窖穴形制和遗物
一 窖穴形制
二 窖穴遗物
第三节 灶址及柱洞概述
一 灶址
二 柱洞
中 册
第四章 “中心”墓地与居室葬
节 “中心”墓地
一 墓葬形制和随葬品
二 祭祀坑
三 龙形堆石遗迹
第二节 居室墓概述
第五章 聚落外围壕沟及其他遗迹
节 外围壕沟遗迹与遗物
一 外围壕沟遗迹
二 沟内遗物
第二节 陶器堆遗迹与遗物
一 陶器堆遗迹
二 陶器堆遗物
第三节 石块堆积遗迹
第六章 遗物综述
节 陶器综述
一 陶质、陶色和制法
二 陶器的类、型、式
三 陶器纹饰
第二节 石器综述
一 大型石器
二 细石器
第三节 玉器综述
一 玉器的出土位置、类型、玉质
二 玉器加工工艺水平
三 玉器的用途
第四节 查海遗址动、植物遗存研究
一 查海遗址动物遗存分析
二 查海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
三 查海遗址石器表层残留物淀粉粒分析
第七章 聚落综述
节 聚落分期与年代
一 四组房址之间相互打破关系分析
二 对出土单纯素面陶器房址的堆积层与室内活动面之问构成的相互叠压关系内含陶器的分析
三 典型陶器的分期
四 查海聚落遗址碳十四测定
五 墓地的期别推断
六 外围壕沟的期别判断
第二节 聚落布局及各期文化特征
一 聚落布局
二 聚落遗址各期文化特征
第三节 房址的规模与形制分类及复原
一 房址规模分类
二 房址形制分类
三 房址结构的认识与假设复原
第四节 聚落经济形态、意识形态、社会性质
一 聚落经济形态
二 聚落意识形态
三 聚落社会性质及社会组织
第八章 查海一兴隆洼文化的时空框架
后记
下册
图版一一图版三一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