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五代在碑志”第三种,本书以更为密集的墓志碑文(50帧)来揭示、考察五代时期各阶级阶层的社会流动,以期从前人研究的五代历史实相中,纠正以往以帝王将相作为传主的“失于一偏”的研究倾向和被忽视的个体,展现了五代社会的实际样貌。此外,本书为我们重新审视五代在中国历史发展上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视角。通过解读具有代表性的五代文人、武人、僧侣、平民等五代众生相的墓志碑铭,我们发现:恩荫、婚姻、家世仍是五代社会流动的重要条件;五代的阶级流动尽管较为活泼,但阶层流动有限,高级官衔和实权职位仍然掌握在少数家族手里;成就宋初向文治倾斜的,不单是皇帝或文人,整个五代武人团体的自我转型或对传统武风允文允武的追求,都是重要因素。 “五代在碑志”“五代在碑志”系列包括《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五代武人之文》《五代的文武僧庶》三种,通过整理具有代表性的五代墓志碑文,并运用“史学六问”“五鬼搬运”“数馒头”等研究方法,集中讨论了文武僧庶各阶层的社会流动、文武交流、妇女角色,以及墓志笔法和史学方法等问题,同时涉及五代官制、宗教与司法。有别于传统“五代重武轻文”“五代女性无所作为”等观点和以帝王将相为研究对象的“失于一偏”,“五代在碑志”不仅研究文武间的交流和武人的治世之能,爬梳细分“阶级流动”和“阶层流动”,对传统的“唐宋变革”脉络进行重新审视,而且还探讨世变下不容小觑的妇女、僧侣和平民,立体呈现五代乱世中的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