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古代众多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是由铜釜演化而来的,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在古代,铜鼓是权力与财富象征的重器,是沟通人与神的祭器,类似于中原的铜鼎。中国是铜鼓的发祥地,是铜鼓文化的源头,出土的铜鼓数量最多、类型最全,也是当今活态铜鼓文化最兴盛的国度。 国际上很多学者对铜鼓有研究。1901年,荷兰汉学家狄葛乐(De Groot)第一次介绍了中国南部少数民族的铜鼓;1902年,奥地利学者弗朗茨??黑格尔(Franz Heger)完成了铜鼓研究的集大成的专著《东南亚古代金属鼓》,其中对中国铜鼓和铸造情况没有提及;几位日本学者对中国南方和越南的铜鼓进行了较浅的调查研究。 本书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记录与研究”子项目“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不仅全景式地、多层面地介绍了中国铜鼓研究的历史和状况,也对全世界铜鼓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同时借鉴近年来国内外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经验,通过对中国和东南亚7个国家铜鼓文化的历史考察和重点田野调查,阐述了保护铜鼓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作者参与的铜鼓文化保护活动,提出以“四化”(数字化、活化、进化和符号化)为核心的铜鼓文化保护理论,为全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个鲜活的、比较成功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