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和辞二字连用作为合成词,很早出现在《易经·乾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要增进德行,营修功业。做到忠诚信实,可以增进德行;注意文治教化,做到立身诚实,可以保有功业。”《孔颖达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这里所说的文教,指文治教化,即礼乐法度等教化之类。君子要达到儒家这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理想境界,必须要修炼自身的言语行动、处事方式,乃至政治行为;修辞是修身的必要手段,因此要加强修理文教。《孔颖达疏》中“修辞”的意义,切近《易经》的原意,与今语也有一定联系但不等同。今语的修辞,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修辞,大体上可分广狭两义。狭义,以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义,以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古代汉语修辞》介绍的修辞,是指陈望道所谈的狭义修辞,特指说写者为了恰当地表现其所反映的内容,提高表达效果,使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而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对文字词句来进行修饰,就是所谓的修辞,也就是我国传统所讲的修饰文辞的方式方法,或叫修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