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五章。章《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产生发展的历史回顾》,主要论述双语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不同民族的交往、迁移、融合以及战争冲突,必然伴随着不同语言、文化的碰撞和接触,使一个群体的人们有可能跨出原有界线去认识和掌握别的群体的语言,随之也就有可能产生人类早的双语现象。尽管双语现象存在的目的是为不同群体的人们相互交往服务,但它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存在的形式和规模,都会受到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第二章《近现代新疆民汉双语现象对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论述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双语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近现代振兴新疆双语教育的措施与特点、清朝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汉语言文化的接触和影响。第三章《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的新疆民汉双语的发展》,主要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制订双语政策、实行双语教学、发展双语新闻广播出版事业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需要有一套维持这个社会秩序的工具,这就是社会规范。它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中间,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社会规范的学习,必须遵守这些社会制度,它通过社会各种形式的教育与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逐步形成一种信念、习惯、传统,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一与社会、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的社会关系。因此,本章着力于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时期新疆的双语政策法规的建设与实施。第四章《新时期的民汉双语教育现状》,主要论述新时期新疆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状况、新时期双语政策的完善情况以及从宏观角度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发展的趋向、政府的双语文政策进行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确定了国家发展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我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民族平等、语文平等政策得到重申。20世纪80年代以后,双语教育、双语研究已步人健康、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汉语文的需求意识也真正从自发、自然的阶段步人到自觉的阶段。双语已经成为社会发达不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人们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疆要加快发展经济,首要问题是建设社会工程,即共同和平行地发展母语和汉语的教育。第五章《新疆民族双语教育事业的成就》,党和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自治区在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各民族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早在1987年就提出了在民族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汉语课的要求,并要求到1995年,县以上民族高中毕业生的汉语水平要达到汉语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汉语水平。为了加快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的步伐,尽快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和理科水平,保证每年向内地院校选送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合格生源,探索少数民族学生实现“民汉兼通”的途径,自治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汉语教学实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2004 7年起,用5年时间进行全疆范围内的民汉合校、民民合校。在新疆50个少数民族人口比较集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县,通过国家重点扶持,建设50个用汉语、少数民族语言和英语授课的民汉合校示范性完全中学,以尽快改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