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武汉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武汉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武汉探索与实践

定 价:¥79.00

作 者: 詹一虹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3078887 出版时间: 2021-1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书中认为城市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客观呈现,构建文化城市是新时代中国城市进一步转型、迭代与发展并实现文化复兴、民族复兴的关键举措。本书以武汉为典型案例探讨了城市文化建设的智慧和密码,亦系统地探讨了文化城市的国际实践和本土化探索,以期深化对中国特色文化城市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当下中国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给出基于学术研究、经验探索的相关指引。

作者简介

  詹一虹,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担任全国艺术科学专家库专家,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青年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研究文化产业管理、农村文化、科技管理与科教评价。近年来,参加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湖北省教育厅及科技厅重大课题研究等及省级项20余项和其他各类课题10余项,获得各类奖励10余项,其中罗家岗村传统村落发展规划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出版《文化产业管理概论》《农村文化管理》《荆楚文化遗产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等著作10余部,在《管理世界》《教育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社会科学战线》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部分成果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批“基于荆楚文化内容的资源库管理系统”等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数件。孙传明,男,1987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芬兰图尔库大学博士后,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新媒体与文化产业、民族文化旅游等方面研究。近年来,参与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语委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批软件著作权10项,其中1项科研成果“民族文化创意服务平台及其典型示范”获得国际先进水平评价。参与研发的《道生万物——楚地道教600年特展数字展览》、《撒叶儿嗬人机交互平台》等多项民族文化数字化作品在湖北省博物馆、长阳等地推广,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图书目录

目录
章 城市的生命与灵魂.
节 城市文化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一、新时代的城市文化建设.
二、城市文化建设与现代化建设.
第二节 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一、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
二、城市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
第三节 城市文化建设的构成框架.
一、核心内容:历史和文化资源.
二、建设基础:文化事业.
三、发展驱动:文化产业.
四、空间载体:文化空间及景观.
五、综合展现:城市形象与精神.
六、组织保障:政策与机制.
第四节 城市文化建设相关理论.
一、文化资本理论.
二、城市更新理论.
三、创意城市理论.
四、城市文化发展阶段理论.
五、文化流动理论.
第二章 城市的个性与形象.
节 城市建设探索历程.
一、古代理想城市模式与探索.
二、近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三、现代城市发展转向与趋势.
第二节 国际社会新的共识与行动纲领.
一、人居环境科学.
二、城市有机更新.
三、文化多样性.
第三节 国内外典型城市文化建设案例.
一、美国纽约.
二、英国伯明翰.
三、加拿大蒙特利尔.
四、澳大利亚昆士兰.
五、日本东京.
六、中国成都.
第三章 武汉城市文脉与禀赋.
节 文脉绵长.
一、古代:盘龙文化与知音文化.
二、近代:革命文化与码头文化.
三、现代:汉味文化与东湖文化.
第二节 自然禀赋.
一、九省通衢与融通天下.
二、两江四岸与三镇鼎立.
第三节 精神气质.
一、首义首创与图新图强.
二、兼收并蓄与开放包容.
三、武汉精神与英雄城市.
第四章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智慧.
节 新时代武汉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国家战略中的武汉力量.
二、武汉远景发展战略.
第二节 武汉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一、阶段转向特征明显.
二、文化体系愈发健全.
三、重点任务成效显著.
第三节 “文化 ”出新境界.
一、“文化 设计” 提升品位.
二、“文化 科技” 激发动能.
三、“文化 旅游” 凸显魅力.
四、“文化 体育” 养成IP. 
五、“文化 贸易” 重现盛景.
第五章 武汉文化事业建设密码.
节 武汉文化事业建设的特色.
一、普惠型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三、文博非遗事业在传承中创新.
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化特色化.
五、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第二节 武汉文化事业建设顶层设计.
一、构建文化事业创新发展体系.
二、制定文化事业建设特色规划.
三、探索文化事业资本增值路径.
第三节 武汉文化事业建设创新措施.
一、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改革.
二、全面激活文化事业发展创新智慧.
三、构建武汉“知音江城”城市文化形象.
第六章 “以文化城”的未来之路.
节 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理路.
一、中国城市发展动态.
二、中国城市文化建设原则.
第二节 新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类型.
一、政府引导型城市文化建设.
二、产业聚集型城市文化建设.
三、科学教育型城市文化建设.
四、生态环境型城市文化建设.
五、综合型城市文化建设.
第三节 文化建设让城市涅槃焕新.
一、更新理念,再塑“肌体”城市文化感召力.
二、更新品牌,再塑“新颜”.
三、更新产业,再塑“动能”.
四、更新服务,再塑“智慧”.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