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1节 研究意义
一、 核心概念
二、 研究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 研究内容
三、 创新点
上篇 课程思政理论研究
第1章 惊涛拍岸:课程思政改革形势研判
第1节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一、 人工智能为课程思政建设带来的挑战
二、 人工智能为课程思政建设带来的机遇
第二节 符号消费视域下的当代青年认同危机
一、 符号消费的逻辑推演: “生产—传播—认同”
二、 符号消费的族群特征: “蚁族” 生存之忧与 “新穷人”发展之惑
三、 符号消费导致当代青年认同危机的三重危害
第三节 后现代视域下“知道”到“体道”
一、 旨归: 从知道到体道
二、 范畴: 从文本到话语
三、 路径: 从独白到对话
第二章 闻风相悦:中外德育发展管窥
第1节 士人精神传承与中国德育发展
一、 目标层面: 中国传统德育强调士人精神
二、 路径层面: 中国传统德育重视道德践履
三、 比较视角: 中西德育相得益彰
第二节 西方主知与主情的德育变奏
一、 伦理德性
二、 教育即生活
三、 道德认知学派
四、 价值澄清学派
五、 体谅关怀理论
六、 品格教育学派
第三节 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的启示
第三章 疾风劲草:课程思政模式构建
第1节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辨析
一、 当前学界两种声音: 怀疑与肯定
二、 课程思政基本问题澄清
第二节 互联网思维与课程思政建设
一、 互联网思维下协同育人机制理论预设
二、 互联网思维下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内容: “一库一中心”
三、 “一库一中心” 协同育人机制保障与成效
第三节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模式探索
一、 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现实语境
二、 新文科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启发
三、 构建 “三育三全” 高职文科类专业课程思政模式
第四节 基于文化产业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一、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融合机理
二、 基于文化产业的课程思政融合路径
第四章 美美与共:审美范畴与课程思政建设
第1节 审美大众化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
一、 审美大众化时代美育实践的困境
二、 课程思政内容生产: 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设美的生活世界
三、 课程思政渠道建设: 重视体验, 提升品质, 协同共建共享 “互联网 ” 智慧美育
第二节 阿多诺审美救赎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启发
一、 审美救赎的必要性: 文化工业批判与课程思政价值重估
二、 审美救赎的可能性: “反艺术” 与课程思政品格重塑
三、 审美救赎的可行性: 审美乌托邦幻灭与课程思政体验重建
第五章 天光云影:工科发展与课程思政建设
第1节 国际工程教育对课程思政的启示
一、 目的合理性: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得与失
二、 手段可行性: CDIO 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第二节 “新工业革命”视域下课程思政改革
一、 “新工业革命” 对高职人才的新要求
二、 “新工业革命” 视域下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策略
下篇 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第六章 大道如虹:会展策划专业群课程思政实践
第1节 实践背景与实践内容
一、 固本强基: “党建引领” 赋能专业群建设
二、 守正创新: 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确保课程思政落地落实
三、 提质创优: 构建三结合五主体质量评价体系, 健全激励机制
第二节 特色与创新
一、 新策略———党建引领专业群建设, 教师党支部承载国家战略, 融合德智分离 “两张皮”
二、 新体系——— “五育” 课程思政体系抓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 煮熟知行不一 “夹生饭”
三、 新手段——— “五进” 工作法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拔掉痕迹主义 “无根树”
四、 新机制———构建三结合五主体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多维激励机制, 拆除形式主义 “花架子”
第七章 红旗如画: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设计案例
第1节 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一、 课程定位
二、 课程目标
第二节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一、 课程设计理念
二、 课程设计思路
第八章 万法如一: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第1节 阅读与深度学习
第二节 三种阅读类型
一、 对话型阅读, 澄明意义
二、 跨界式阅读, 丰富内容
三、 多元化阅读, 开阔视野
第九章 善终如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第1节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第二节 评价体系实践案例
一、 宏观层面: 专业群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案例
二、 微观层面: 课程教学评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