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序
引言
课前准备
课程设置
第1周:进入内心的秘密花园
我想把内心世界比作一个花园。它并非不受约束、肆意生长的原始丛林,而是一个可以安放感受和经验的内心空间。篱笆象征着自我心理边界,而园门代表着通往外界的大门,是自我边界过滤功能的象征。
第2周 审视你的边界
除了轮子、犁和笔以外,墙是人类重要的一项发明。墙制造了距离,并且保护人们不受侵犯。自我边界意识能够让我们对内心花园的篱笆进行自主设计。我们也可以让身边的人按照我们的意愿感知到花园的篱笆。
第3周 他人请止步
在第3周的练习中,你将专注于如何拒绝他人。通过练习正念、体知与冥想,你将更轻松地与他人划清边界。不必为关闭自己的大门而辩解。拒绝的力量可以帮助你重返正途,沿着人生轨迹继续前行。
第4周 发现内心的美好
人类更倾向于有意识地去了解不愉快的情感和身体感觉,也更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不愉快的感觉上。在内心世界里与美好事物建立联系,可以给予我们减轻身体痛苦的力量,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在家的舒适感。
第5周 传播美好
我们也可以从内心世界里拿走一点东西,比如一种令人感到愉快的情感、一次美好的经历,将它们带到外部世界,分享给他人。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愉快情感和美好经历让身边人和朋友感到喜悦。
第6周 进入读心模式
本周练习的重点是“读心”。在练习“读心”时,你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你与对方内心世界之间的空间里。越快进入“读心模式”,就越能体会到认清自己心理状态时所产生的喜悦。
第7周 向心与离心
我们有时会和自己在一起,沉浸在内心世界;有时则需要把注意力投向内心世界之外,这对于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分析、规划和反思等能力非常重要。注意力的位置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保持灵活性,在任何时刻都能自由移动。
第8周 拜访他人的花园
在探访身边人的内心世界时,我们就是客人。要想成为一位好客人,必须学会在别人的内心世界里小心翼翼,不要抱有任何要求,不要批判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要未经主人同意就擅自移动。
参考文献
附录1 影响你与内心世界之间距离的行为
附录2 边界保护量表(BPS-14)
致谢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