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001
上编 扬州文化的历史轨迹
章 先秦:扬州文化萌发期026
节 龙虬庄遗址和龙虬庄文化026
第二节 淮夷与邗国034
第三节 吴城邗沟通江淮043
第二章 秦汉:扬州文化初盛期048
节 秦一统天下的文化融合与冲突048
第二节 诸侯封国的政治文化生态052
第三节 出类拔萃的人物和硕果仅存的著述062
第四节 出土文物折射出的大汉气象068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扬州文化融合发展期078
节 三国西晋广陵的世族文化078
第二节 东晋刘宋广陵文化的流寓特征088
第三节 齐、梁、陈广陵文化的衰微和演变100
第四章 隋唐:扬州文化鼎盛期106
节 隋朝扬州文化的一度繁盛107
第二节 唐代扬州的人才荟萃与文化璀璨115
第三节 杨吴和南唐时期的扬州文化137
第五章 宋元明:扬州文化持续发展期144
节 宋代淮左名都与烽火扬州路144
第二节 丰富多元的元代文化164
第三节 市井繁华的明代扬州175
第六章 清康乾:扬州文化全盛期188
节 清初扬州文化188
第二节 康乾二帝南巡与诗文193
第三节 康乾盛世的城市文化标本197
第四节 影响全国的文化盛事206
第五节 天下士人纷至沓来213
第七章 晚清民国:扬州文化转型发展期222
节 盐法改革和鸦片战争对扬州文化的影响222
第二节 咸丰兵燹与同治扬州文化中兴232
第三节 晚清新政与民初扬州文化气象239
第四节 救亡图存与新文化的勃兴251
下编 扬州文化的地域特色
第八章 教育科举262
节 官学263
第二节 书院268
第三节 私学274
第四节 科举278
第九章 学术研究282
节 董仲舒与汉代经学282
第二节 李善与隋唐选学285
第三节 二徐与《说文》之学289
第四节 扬州学派与乾嘉学术293
第五节 晚清民国时期的扬州学术300
第十章 科学技术303
节 生产工具与技术的发明创造303
第二节 水利航运设施的改进提高308
第三节 医药与农业的经验总结313
第四节 清代扬州学人的数学研究与应用318
第十一 章文学创作322
节 诗文名家灿若星河322
第二节 运河催生的扬州传奇故事与市民文学329
第三节 清代扬州学派的文学理论及实践336
第四节 清末民初维扬社会小说家341
第十二章 书画篆刻347
节 出类拔萃的书法家347
第二节 标新立异的扬州画家353
第三节 中国印坛重镇365
第四节 清代书画理论的杰出贡献372
第十三章 戏曲音乐379
节 扬州戏曲379
第二节 扬州曲艺三朵花389
第三节 琴筝艺术与民歌399
第十四章 园林建筑407
节 扬州园林发展脉络407
第二节 杰出的造园艺术412
第三节 扬州园林的文化意蕴419
第四节 扬州建筑的地方特色426
第十五章 雕版印刷431
节 扬州雕版印刷概述431
第二节 雕版印刷技艺传承435
第三节 雕版印刷经典作品442
第四节 闻名于世的扬州出版机构445
第十六章 工艺美术450
节 扬州漆器450
第二节 扬州玉器455
第三节 其他工艺美术461
第十七章 盐商文化469
节 盐业与扬州469
第二节 盐商群体的形成、发展与衰落473
第三节 盐商的文化贡献与定位477
第四节 盐商的文化心理:亦商亦儒481
第十八章 宗教文化485
节 宗教的传播与活动485
第二节 寺观教堂与扬州文化492
第三节 宗教名人的文化贡献497
第四节 宗教的文学、艺术与教育、慈善501
第十九章 民俗风情506
节 饮食文化507
第二节 休闲习俗512
第三节 市井商情519
第二十章 对外文化交往524
节 一衣带水往来频524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来客530
第三节 来自“天方”的先贤532
第四节 崔致远与新罗人在扬州534
第五节 威尼斯的来访者537
第六节 近代外国人在扬州540
结语:扬州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当代价值544
扬州文化大事记559
主要参考文献576
后记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