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01 导言 当代生活的思想价值
015 编 细描自我经验
017 章 喜恶之间的主体型塑
018 节 “快乐至上”的文化症状
033 第二节 弃绝尘世与灵魂救赎
051 第三节 “我们与恶的距离”:个体道德的社会谱系
064 第二章 自我的公共感知与表达
065 节 以人民之名,讲述官场故事
072 第二节 阅兵式背后的抗战记忆
082 第三章 来自内面的革命史
083 节 “回望”革命时代的家史
092 第二节 养生、情欲与革命的对峙
108 第三节 抒情传统论述与革命叙事新变
121 第二编 共同体的形式与可能
123 第四章 现实与虚拟两端的“社群”
124 节 居委会叙事的秘密
138 第二节 想象性亲密关系:新媒介环境下的泛CP文化
150 第三节 “偶像”的吸纳:情感动员与资本运作
159 第五章 家庭与性别的新议题
160 节 “大团圆结局”的失效与新家庭理想
173 第二节 女性沟通机制的柔性力量
188 第六章 在文学中描画“新农村”
189 节 故人乡土的“人性原理”
196 第二节 “知识”视角下的当代农村书写
209 第三编 新文化体制与人的再生产
211 第七章 新机制
211 节 制造喜剧的“前世今生”
227 第二节 观众亦导演:当“脑补”成为文艺生产力
240 第三节 “议题化”潮流及其弊端
247 第八章 新美学
248 节 新说唱与青年表达
256 第二节 新工人艺术团的造音实践
271 第九章 新思想
272 节 作为行动的“新女性写作”
290 第二节 文学研究者与人文学工作方式的养成
319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人文批评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