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中国农民工的职业选择、职业流动与工资决定机制研究

中国农民工的职业选择、职业流动与工资决定机制研究

中国农民工的职业选择、职业流动与工资决定机制研究

定 价:¥78.00

作 者: 汪雯,李强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3659994 出版时间: 2019-12-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404 字数: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40年来,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伴随着农民工规模的扩大,其在非农职业分布上呈现出逐步多元化的趋势,农民工内部也开始出现各种形式的工资差距。基于陕西省、甘肃省、北京市和苏州市四地的农民工一手调查数据,采用职业选择模型、工作搜寻模型、工资差距分解模型等前沿的实证方法,本书对中国农民工在职业选择、职业流动、工资决定和工资差距等领域的决策机制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重点考察了制约农民工实现职业上升和工资增长的各类因素,并比较了新生代与老一代农民工、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之间在职业选择机制上的差异。本书还深入考察了基于不同职业的农民工工资差距、基于不同就业形式的工资差距、农民工工资差距中的工会效应,以及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等问题。上述研究是对农民工职业选择、职业流动、工资决定和工资差距等领域的重要实证补充。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本研究所得结论和启示对改善中国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整体绩效、推进其市民化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作者简介

  汪雯,1977年生,甘肃天水人,经济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工资福利专委会副秘书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工资差距、人力资本投资、公共部门薪酬改革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China Economic Review,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科学》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著有专著《工资差别的形成机制——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实证分析》,参编教材、著作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选择与收入差距:基于样本自选择的视角”、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北京市外来务工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政策评估”。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亚洲发展银行“中国公共部门薪酬改革研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务员基准职位匹配与工资调查研究”、教育部人事司“高校教师工资制度研究”、北京市政府“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人力资源规划”、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十二五规划”等多项课题。李强,1974年生,山西长治人,经济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林业经济系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村发展和农户经济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对农户家庭的生产、消费和资源利用方式影响研究”,以及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China Quarterly,China & World Economy》等杂志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著作2部。

图书目录

章绪论
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第四节抽样调查方案
一、抽样策略
二、问卷设计和主要内容
三、调查的实施过程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节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二节实证研究回顾
一、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实证研究回顾
二、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回顾
三、农民工工作搜寻行为的实证研究回顾
四、农民工工资决定的实证研究回顾
五、农民工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回顾
第三章农民工职业与工资分布的特点与趋势
节全国农民工的职业与工资分布
一、农民工规模及区域分布
二、农民工的行业与职业分布
三、农民工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状况
四、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状况
五、外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第二节样本地区农民工的职业与工资分布
一、陕西省农民工样本的职业与工资分布
二、甘肃省农民工样本的职业与工资分布
三、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职业与工资分布
四、苏州市农民工样本的职业与工资分布
第四章农民工的职业选择机制研究
节农民工的职业选择机制与代际比较
一、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二、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本地与外出农民工职业选择的比较研究
一、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二、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农民工的职业流动机制研究
节农民工的工作搜寻行为研究
一、模型的构建
二、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与职业上升机制研究
一、模型的构建
二、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研究
节人力资本与农民工的工资决定
一、技能培训与农民工工资增长
二、普通话、计算机水平与农民工工资
第二节市民化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
研究
一、模型的构建
二、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农民工的工资差距研究
节农民工的职业工资差距
一、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
三、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分析
五、职业工资差异分解
六、主要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就业形式与农民工的工资差距
一、模型的构建
二、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工会与农民工的工资差距
一、模型的设定
二、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节主要研究结论
一、农民工职业选择的研究结论
二、农民工工作搜寻与职业流动机制的研究结论
三、农民工工资决定机制的研究结论
四、农民工工资差距的研究结论
第二节相关政策建议
一、持续强化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
二、拓宽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构建新型社会资本
三、推进地方劳动力市场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就近和返乡
就业
四、加强工会对农民工的组织工作,提升其集体博弈
能力
第三节未来研究展望
一、对农民工内部样本自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控制
二、基于不同研究目标对农民工抽样策略的选择
三、继续推进农民工内部工资差别的变动机制等问题的
研究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图目录
图3-1全国农民工数量及增速变化63
图3-2农民工来源地分布及增速变化64
图3-32009—2018年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的规模变化64
图3-4不同地区本地农民工数量及增速变化65
图3-5外出农民工区域选择及增速变化66
图3-6不同地区外出农民工跨省流动数量及增速变化66
图3-7不同地区外出农民工省内流动数量及增速变化67
图3-8外出农民工的就业地域分布及增速变化67
图3-9农民工性别比例及变化71
图3-10不同年龄段农民工比例及变化72
图3-11不同地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收入及增速变化76
图3-12外出和本地农民工收入情况及增速变化76
图3-13不同雇佣类型农民工的年收入78
图3-14外出农民工平均每月及每天工作时间79
图3-15外出农民工每周及每天工作超时情况79
图3-16外出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80
图3-17外出农民工的住宿来源80
图3-18外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情况及比例变化82
图3-192000年、2005年、2009年陕西省样本就业地点分布86
图3-202009年陕西省样本各类职业的就业地点分布情况89
图6-1不同培训内容的参加人次比例202
图6-2不同培训类型下培训时长的分布204
图6-3样本农村劳动力的普通话和计算机水平与小时工资的交互分布231
图7-1自雇与受雇劳动者收入对数核密度分布280
图7-2自雇与受雇劳动者工作经验核密度分布282
图7-3三种群体的核密度估计299
图7-4工会会员与非工会企业非会员的工资差距分解(1)310
图7-4工会企业非会员与非工会企业非会员的工资差距分解(2)
310
图7-4工会会员与工会企业非会员的工资差距分解(3)311表目录
表3-1农民工行业分布及其变化趋势(2009—2018)68
表3-2农民工的职业分布69
表3-3农民工的雇佣类型分布70
表3-4外出和本地农民工雇佣类型的比例70
表3-5不同性别农民工的雇佣类型分布71
表3-6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2011—2018年)73
表3-7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比较73
表3-8农民工接受培训的程度及比例变化74
表3-9不同行业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77
表3-10外出农民工的住所类型81
表3-11陕西省农民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84
表3-12陕西省样本中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的职业分布比较87
表3-13陕西省样本中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月均工资比较87
表3-142000年、2005年、2009年陕西省样本就业途径分布88
表3-152009年陕西省样本中不同职业的就业途径分布情况89
表3-162009年陕西省样本就业途径对就业地点的频率分布90
表3-172012年甘肃省农户抽样调查样本分布92
表3-18甘肃省农民工样本的基本特征93
表3-19甘肃省农民工样本的职业分布及代际比较94
表3-20甘肃省农民工样本的外出务工地点及代际比较95
表3-21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基本特征96
表3-22职业编码表98
表3-23北京市农民工样本的职业分布98
表3-242012年北京市农民工样本从事不同职业的月工资水平99
表3-252012年北京市农民工样本从事不同职业的小时工资水平100
表3-26苏州市农民工样本的基本特征101
表3-27苏州市农民工样本的职业分布103
表3-28苏州市农民工样本所在的企业性质与规模分布103
表3-292014年苏州市农民工不同职业的月收入水平104
表3-302014年苏州市农民工不同职业的小时收入水平104
表4-1职业分类与示例108
表4-2主要变量界定109
表4-3北京市外来农民工就业地区分布110
表4-4新生代农民工在不同职业类别下的求职途径的选择111
表4-5老一代农民工在不同职业类别下的求职途径的选择112
表4-6样本的基本特征113
表4-7非农职业选择分布114
表4-8职业选择与职业稳定性的交叉表115
表4-9职业选择与月工资收入116
表4-10职业选择与超时工作比重117
表4-11新生代非农职业选择与社保福利条件117
表4-12老一代非农职业选择与社保福利条件118
表4-13农民工职业选择的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估计结果126
表4-142016年外出农民工与本地农民工的基本特征比较131
表4-15职业分类与示例135
表4-16职业选择模型的解释变量136
表4-17描述性统计分析138
表4-18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的职业分布比较139
表4-19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的月均工资比较139
表4-20职业选择的预测概率与反事实概率之间的差异143
表4-21外出农民工和当地农民工的职业选择估计结果146
表5-1模型一的变量定义及赋值153
表5-2模型二的变量定义及赋值154
表5-3样本的描述性统计155
表5-4工作搜寻渠道的分布情况156
表5-5不同工作搜寻渠道下的样本特征分布158
表5-6不同群体的工作搜寻时间159
表5-7工作搜寻渠道与搜寻时间的交叉表(总体样本)160
表5-8工作搜寻渠道与搜寻时间的交叉表(分性别)160
表5-9农民工工作搜寻渠道影响因素的模型估计结果162
表5-10农民工工作搜寻时间的模型估计结果165
表5-11主要变量界定171
表5-12样本的描述性统计175
表5-13从初职到目前职业的流动情况178
表5-14近三年职业流动频次与流动方向的交叉表178
表5-15职业流动原因179
表5-16农民工职业上升模型的估计结果183
表6-1职业编码表195
表6-2职业选择模型和明瑟收入方程中各变量的解释195
表6-3样本的基本特征197
表6-42012年不同职业的月收入水平199
表6-5各类型培训参加者人数和百分比201
表6-6 培训内容分类202
表6-7不同培训类型下个人支付的平均培训费用203
表6-8培训对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影响:克服选择性偏差的模型估计结果
207
表6-9培训类型对职业选择的影响210
表6-10培训内容对职业选择的影响211
表6-11培训的收入效应:样本自选择校正前后的估计比较214
表6-12不同培训形式对收入的影响比较218
表6-13主要变量界定224
表6-14职业编码表226
表6-15普通话水平编码表227
表6-16计算机水平编码表227
表6-17样本的基本特征228
表6-18样本的普通话水平与小时工资分布229
表6-19样本的计算机水平与小时工资分布230
表6-20样本职业控制下的普通话水平与小时工资分布232
表6-21样本职业控制下的计算机水平与小时工资分布232
表6-22样本就业地点控制下的普通话水平与小时工资分布234
表6-23样本就业地点控制下的计算机水平与小时工资分布235
表6-24普通话与计算机水平对小时工资的回归结果237
表6-25农民工收入、留城意愿与居住方式回归模型变量解释241
表6-26样本的基本特征244
表6-27样本的职业类型分布245
表6-28样本的企业规模分布246
表6-29收入、留城意愿与居住方式的描述性统计246
表6-30社会资本的描述性统计247
表6-31社会资本对小时工资的回归结果250
表6-32社会资本对留城意愿的回归结果253
表6-33社会资本对居住方式的回归结果256
表7-1农民工样本的基本特征261
表7-2职业分类264
表7-3农民工样本的就业状况及趋势264
表7-4不同职业分布的样本特征比较266
表7-5职业选择模型的估计结果(MLogit 模型)267
表7-6职业工资方程估计结果(明瑟方程)269
表7-7职业工资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271
表7-8高低技能职业工资差异的Blinder-Oaxaca分解272
表7-9数据的描述统计279
表7-10OLS回归结果283
表7-11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结果286
表7-12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288
表7-13变量的定义和测量293
表7-14描述性统计295
表7-15全样本小时工资的固定效应模型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302
表7-16不同工会身份的农民工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比较305
表7-17基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工资差异分解308
表7-18个体劳动合同、工会和工资313
附表样本选择偏差检验315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