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本书试图对新中国成立之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理论演绎与数量实证相结合,归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演变规律,以期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相关内容构思的起点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远超城镇户籍人口这一现实问题,基于对这种数量差异的思考,形成了以农村劳动力“暂时性转移-半永久性转移-永久性转移”为逻辑体系的转移模式递进演变研究框架,围绕三种转移模式驱动与制约因素的分析,是为全书的核心内容,其中,关于半永久性转移模式的凝练与归纳更是论著一项创新探索。核心内容与创新:(1)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减速阶段,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降低,另一方面中国仍然存在大量的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虚假刘易斯拐点”,但是总的转移趋势不可逆转,仍然存在较大的数量空间。(2)从转移的时间维度看,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可以归纳为暂时性转移、半永久性转移和永久性转移三类,且核心影响因素各异,其中暂时性转移为收入差距,半永久性转移为终身收益化,永久性转移为教育投入。(3)受户籍、社会保障、乡土羁绊、教育投入等因素的制约,短期内农村劳动人口的半永久性转移成为主要转移模式,调整现有制度迎合农村劳动力半永久性转移模式的需要成为中国农村劳动人口转移的主要策略选择。(4)全面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力度,才能有序推动农村劳动人口永久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