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章 乡村旅游目的地本质回归:乡村性认知 1
**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概述 1
一、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1
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内涵 3
三、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类型 5
第二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本质 12
一、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性 12
二、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性 13
三、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文明性 13
第三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性回归 14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乡村性回归 15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性回归 16
三、全域旅游发展中的乡村性回归 18
第二章 乡村旅游目的地环境理念:生态性演进 21
**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演进历程 21
一、**阶段(1986~1994年):主要关注经济效益 21
二、第二阶段(1995~2004年):开始关注环境影响 25
三、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关注转向社会责任 30
第二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演进特征 39
一、农民的生态意识从自发转向自觉 40
二、政府的战略导向从经济主导转向生态文明导向 41
三、乡村旅游企业的责任从经济责任转向社会责任 42
四、乡村旅游者的身份从一般观光旅游者转向负责任的旅游者 43
五、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责任从经济责任转向社会责任 44
第三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演进展望 45
一、理念引领 45
二、业态创新 47
三、制度保障 48
第三章 乡村旅游目的地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50
**节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 50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由来 50
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相关研究 52
第二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5
一、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 55
二、乡村旅游目的地存在的问题 57
三、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58
第三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58
一、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58
二、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难点 59
第四章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
**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依据 61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61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62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初步设计 64
一、乡土特色 64
二、管理制度 65
三、生态环境 66
四、生态经济 67
五、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68
六、乡风文明 69
第三节 指标优化 70
一、指标筛选 70
二、指标确定 72
第四节 评价权重确定及计算说明 75
一、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75
二、指标计算说明 79
第五节 指标释义 80
一、乡土特色 80
二、管理制度 82
三、生态环境 85
四、生态经济 89
五、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93
六、乡风文明 96
第五章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100
**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原则与方法 100
一、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原则 100
二、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 101
第二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过程 108
一、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 108
二、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综合值和等级划分 112
三、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 115
第三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应用分析——以九寨沟县为例 115
一、九寨沟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116
二、九寨沟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评分标准 119
三、九寨沟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综合评价 124
第四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案例分析 125
一、大田农业主导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126
二、特色经济作物主导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128
三、特色文化主导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131
第六章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提升 135
**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路 135
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35
二、强化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 136
三、向生态旅游转型发展战略 137
四、旅游利益相关者生态调控战略 139
第二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 142
一、生态规划调控和优化发展 142
二、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 144
三、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示范发展 149
第三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措施 158
一、加快制定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158
二、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集群 160
三、加大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环保技术推广 160
四、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其他措施 161
附录A 专家评分问卷表 163
附录B 调查问卷 176
附录C 判断矩阵 188
参考文献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