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1949年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转型过程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中国农业政策转型从改革前到改革后经历了显著的四个政策阶段:农业汲取政策阶段、农业去集体化和农业推动政策阶段、农业市场化阶段和农业价格支持与补贴政策阶段。本书解释中国农业政策转型过程的理论框架包含了三个主要的因素与变量,即观念、危机和公共财政。本书研究的基本结论是:首先,政策观念是决定中国农业政策转型的重要因素,主导性政策观念决定了国家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政策取向。改革前社会主义公有制意识形态与集体化优越论,以及重工业导向的国家发展战略直接决定了农业基本生产制度和汲取型农业政策取向。改革后市场化理念的演进和90年代以后偏向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也影响了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和农业推动政策的发展。2000年以后,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价格支持和农民补贴制度被视为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业薄弱地位的重要途径。其次,尽管观念对农业政策转型过程至关重要,但是农业和经济领域的危机则对加速和减缓这一过程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后,财政能力与财政体制对中国农业政策的转型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部分情形下推动了农业价格政策的改革,在部分情形下,决定了农业推动政策的强弱以及农业补贴政策的扩张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