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在拉动内需促进增长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确立了旅游业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但旅游业的碳排放水平相对较高,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按照目前旅游活动呈现的特点和旅游需求的递增速度,即使考虑了能效提高的因素,2035年的旅游业碳排放水平较2005年也会提高161%,远远超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1PEC)对2000年到2030年碳排放水平的悲观估计。因此,旅游业要在我国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走低碳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旅游业的碳排放源于“食、住、行、游、购、娱”的生产和消费。旅游者一方面通过消费旅游产品产生直接碳排放,另一方面通过“需求决定供给”的传导机制,以其偏好影响各类旅游企业的产品供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各类旅游企业生产环节中的碳排放水平。因此,旅游者行为对旅游业低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旅游者可以实施的低碳旅游行为有两类:一类是低碳旅游生活行为,指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中减少碳排放;一类是低碳旅游消费行为,具体包括选购低碳旅游线路产品和选购碳补偿旅游线路产品(指额外收取碳补偿费用的常规旅游线路,碳补偿指为减轻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环境伤害而设计的植树计划)。在我国目前的旅游业实践中,低碳旅游线路产品和碳补偿旅游线路产品的供给尚不成熟,这限制了低碳旅游消费行为的实施可能性。而即使单个旅游者关注低碳旅游生活行为、减少旅游中的碳排放,只能对环境产生较小的影响,但如果旅游者都积极践行低碳旅游生活行为,那么这种个体行为就会以聚合的方式对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积极推行旅游者的低碳旅游生活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要在旅游实践中实现积极有效地推进旅游者实施低碳旅游生活行为,一个重要和必需的条件是,在对低碳旅游生活行为形成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旅游者实施低碳旅游生活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也就尤为关键,而在我国现有的研究中,尚无对旅游者低碳旅游生活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定量研究,甚至缺少对低碳旅游生活行为的准确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