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早*完整的古代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早*有价值的巨著之一。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外学者推崇,即使在当今也还焕发着农业科学技术的灿烂光辉。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家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即把《贾思勰与》列入其中,作重点介绍,对于其价值及主要内容作深入浅出的说明,此书由中华书局出版,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教授主编的《中华文化要籍导读丛书》,共选取51种图书,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典籍,其中就有《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同《梦溪笔谈》、《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一样,在我国自然科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内当代研究《齐民要术》成果*为杰出的专家当推缪启愉教授。缪启愉(1910—2003),浙江义乌人,解放前曾任中国地政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中央政治大学副教授;解放后历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所教授、研究员,是著名农史专家,出版著作和发表论文约600余万字。其中,《校释》获1985年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另外还出版《导读》、《译注》等。依据缪启愉教授《导读》的一些重要观点,同时参考梁家勉、万国鼎、石声汉、汪维辉等诸位“贾学”大家的著述,再加上我们的研读心得,撰写这册《语言特色研究》。人们知道,《齐民要术》诞生于1500年前的中国北方黄河中下游一带,包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域。贾思勰出身于官宦耕读之家,他通过阅读中国农书经典,搜集大量农学资料,拜农民为师,再加上自己的亲身体验,历经多重艰难,终于完成这部划时代的农学巨著。因时代久远和本书体裁的特殊性,《齐民要术》素称难读难懂,这是否跟作者的初衷相违背?作者在序言中明确定位,其读者对象是劳动人民而非文人学士:“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丁宁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我们认为,贾思勰所标榜的与本书所呈现出来的文体风格不相吻合,其原因主要在于贾思勰的文人身份和学养深厚,使他在进行撰著时必然形成句法、文法上的“文”与“雅”,很难走入“俗”与“俚”。比如大量使用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俯拾即是。尤其大量引用典籍,这一方面显示他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另一方面又表明他为写作此书真可谓苦心孤诣,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积累,具有超乎寻常的科学求证精神;同时他又是大胆涉足于封建士大夫所不屑触及的“农”、“圃”二事的科学家,如果受制于“晓示家童”、“丁宁周知”、“言提其耳”的约束,则不能成就其虽穿越千年亦能流布万里、熠熠闪光的博大精深。当然,我们知道这部著作属于说明体裁,它的文体风格理应符合自身要求:准确、简明,“不尚浮辞”;一般人之所以认为不好理解,推测其原因大致表现在词汇运用和语法特征两个方面。另外是篇章结构的匠心独具。该书内容几乎囊括农业生产经营的所有事项,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作者在《自序》中说“起自农耕,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凡是人们生产生活上的所有活动,全部予以记录,像百科全书一般展现在我们面前。内容如此庞大,贾思勰却能够给予有条不紊、脉络清晰的说明,这直接得益于本书结构的主次分明、体系完整、体例创新。这本小册子力求在这些方面加以深入浅出的说明,以帮助初学者和研究者搬掉阅读上的拦路虎,能够比较从容的阅读这部农学名著。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进入《齐民要术》的无限胜景中,了解要旨,掌握真谛,为传承农圣文化,做点微薄贡献。至于书中语言表达之不足,显然也存在,特别开篇的《序》用了骈体文,大雅博奥,用典甚多,与正文的简明易懂风格,大相径庭,极不一致。故特立一章,用较多笔墨作详尽的剖析和必要的诠释,以抛砖引玉,得到专家的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