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1 绪论 001
1.1岩溶水资源与环境 001
1.2 岩溶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研究进展 00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00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009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013
2 岩溶水及其污染特征 015
2.1 岩溶水运动特征 015
2.1.1 岩溶水特点与功能 015
2.1.2 岩溶水循环与转化 016
2.1.3 岩溶水动力垂向分带 020
2.2 岩溶水污染特征 024
2.2.1 污染物主要类型 024
2.2.2 岩溶水污染途径 025
2.2.3 岩溶水系统中污染物迁移转化 027
2.3 岩溶水系统水质变化特征 030
2.3.1 天然状态下岩溶水系统水质变化特征 030
2.3.2 人类活动对岩溶水环境质量影响分析 031
3 岩溶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估程序与内容 033
3.1 目的任务与基本要求 033
3.1.1 目的任务 033
3.1.2 基本要求 033
3.2 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 035
3.2.1 调查评估主要工作内容 035
3.2.2 调查评估主要工作方法 039
4 岩溶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关键技术方法分析 045
4.1 岩溶水系统划分 045
4.1.1 岩溶水系统类型 045
4.1.2 岩溶水系统划分方法 046
4.1.3 岩溶水系统编码 049
4.2 岩溶水系统结构分析方法 050
4.2.1 岩溶水系统结构特征 050
4.2.2 岩溶水系统结构分析方法 053
4.2.3 典型岩溶水系统结构分析 069
4.3 岩溶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075
4.3.1 裸露型岩溶区防污性能评价模型 076
4.3.2 覆盖型岩溶区防污性能评价模型 078
4.3.3 埋藏型岩溶区防污性能评价模型 087
4.4 岩溶水系统动态监测网优化方法 089
4.4.1 基于防污性能评价的岩溶水系统动态监测网布设方法 090
4.4.2 基于信息熵方法的岩溶水系统动态监测网优化 091
4.4.3 典型地下河系统动态监测网优化设计 092
5 典型案例分析 102
5.1 河池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评估 102
5.1.1 研究区概况 102
5.1.2 水环境质量评价 119
5.1.3 地下水污染评价 126
5.1.4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130
5.1.5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137
5.1.6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140
5.1.7 岜片地下河As污染特征分析 144
5.2 关岭龙滩口地下河系统水污染调查 151
5.2.1 研究区概况 151
5.2.2 水环境质量评价 161
5.2.3 地下水污染评价 163
5.2.4 地下河系统防污性能评价 164
5.2.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166
5.2.6 龙滩口地下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环境风险 168
5.3 天津市蓟州区公乐亭泉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评估 170
5.3.1 研究区概况 170
5.3.2 水环境质量评价 175
5.3.3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178
5.3.4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 179
5.4 南北方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差异性 180
6 岩溶水系统污染模式 182
6.1 地下河污染模式构建 182
6.1.1 地下河污染模式概念 182
6.1.2 地下河污染模式概念模型及污染模式分类 184
6.1.3 地下河污染模式的三种基本类型 186
6.1.4 限定条件与地下河污染模式之间的动态关系 191
6.1.5 地下河污染模式识别与构建方法 191
6.2 典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污染模式 192
6.2.1 峰林平原区岩溶地下水污染模式 193
6.2.2 峰丛岩溶区气象间歇式污染模式 194
6.2.3 峰丛谷地区城市下水道式污染模式 195
6.2.4 岩溶谷地次生污染源持久缓释式污染模式 196
参考文献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