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院的民族器乐创作、丰富民族器乐专业教材,1983年,我建议民乐系推荐在民族器乐作曲方面具有潜能的梁欣和周煜国(时任板胡教师),考入作曲系开设的“干部专修班”学习作曲,同时选送刚留校的张晓峰赴上海音乐学院随胡登跳先生进修民乐作曲、配器,待他们学成后,在民乐系开设“民族器乐编创”课程。为培养复合型的民乐专业人才,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筹备(期间,曾送梁欣到中央音乐学院随袁静芳先生、军驰先生短期学习),1987年“民族器乐编创教研室”在民乐系正式成立,并纳入学院的教学计划,梁欣任教研室主任,并由其开创“民族器乐作品分析”(已定为西安音乐学院必修课程)及“小型民族器乐曲写作”课程,编写教学大纲并担任此两门课程的教学;周煜国担任“民乐复调写作”课程教学;张晓峰担任“民乐配器”课程教学。1997年古琴专业学士、作曲专业硕士的李村留校,也担任以上课程的教学。这是民乐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兄弟艺术院校的借鉴。民族器乐编创课的开设,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为培养复合型民乐人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乐编创课的任教老师们也都在民乐创作方面硕果累累,成为陕西当代有成就的作曲家。我之所以叙述这一段往事,是想对梁欣老师为这门课的建设和教学,及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敬意;同时也想借此告诫从事民乐教学演奏的同人要重视民乐创作,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既能教学又能创作,还能写文章的,有广阔艺术视野的民乐人,谱写自己的音乐人生。梁欣是一位扎实、勤奋,具有创新精神的竹笛演奏家和作曲家,其创作生涯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代表作品有笛子曲《乡歌》、唢呐曲《关中情》、六重奏《臆象》等,其中,《乡歌》《关中情》已成为界内经典作品。除了创作和编创课程的教学外,在笛子专业上,他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退休、返聘至今的教学生涯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笛子演奏家,如:张延武、刘宽忍、孟繁珍等;2011年在西安音乐厅举办了“喜相逢——梁欣师生笛子演奏音乐会”;他是长安笛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