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心: 我们从哪里来
002 你们批不批,我都要下海
004 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
008 第二次创业,为什么选择做水杨酸
010 如何用6万元撬动400万元的项目
013 就是死活不租,别逼我
016 “新生儿”如何摆脱被踢来踢去的“皮球命”
019 如何把电接到荒岭上
022 中国的事很多,我就负责水杨酸这件事
025 大钢的“创业实习”
028 集团上炼钢,我们怎么办
030 我李赶坡不会跑
032 “捡漏”收购英钢
035 敬业团队两周完成跨国“尽调”
038 敬业展览馆那一尊巍巍铜像:张永海
041 “棒槌”张永海临危受命柳暗花明
044 一个人不能把钱看得太重
046 大病初愈张永海,2700公里寻货源
2.文化:干出来的灵魂
049 让张永海“死磕”出来的热电厂
051 老兵重伤之后
053 一日120公里骑行三赴县城——他赶什么
055 背起200斤的气囊,只为10块钱
058 从业务员到年轻的集团副总,靠什么
061 能养鱼的钢厂废水
064 奖金居然变成了基金
066 热血大约在冬季
068 文艺演出与烟囱冒烟
070 生死攸关的抢险
072 非典时期的“千人大聚餐”
074 敬业的文明“值班员”
076 做生意,必须分利必争
078 必须用家乡的,和不准用家乡的
087 “卖冰糕”买回来一个厂长专家
090 凭什么新员工挣得比我多
093 敬业每栋楼里都有“学海尔室”
095 一个月,从亏损100万到盈利近70万,怎么做到的
097 装卸队宿舍的变迁
100 关于高炉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02 如何生产出100%合格的产品
3.机制:不因人,为了人
081 自此,敬业再不打这类官司做企业
084 15万字的工作笔记
104 四个人干八个人的活,挣五个人的钱
106 品牌是敬业的生命线
108 为什么离职,为什么留不住,为什么没提拔?
110 企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112 “吃干榨净”本地市场
115 不能改名
117 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乌钢
120 敬业要让员工大小病都看得起
4.教练:一滴水见太阳
123 夜探烧结厂
125 登高探班天车岗
128 李赶坡暴雨抢险
130 两看员工公寓样板间
132 一封来信与一封复信
134 没事就想去坐坐的理发店
136 从门外汉到钢铁专家
139 刘军川和请辞员工的一次“单练”
141 厕所纸篓和面盆
143 敬业为什么要做爱国专题纪录片
145 有价值的十分钟
147 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门票
149 缥缈间温泉的“黑夜路”
151 “初中生”李慧明的劳动体验
154 给掺假的供货商“涨价”
156 酒店里的“实弹侦察”
158 没花一分钱去“买货”
160 钢铁营销:从批发到直销
163 “灾民讨债队”来了
165 华清池的“公交营销”
167 威力巨大的“投诉直通车”
169 天地24小时的“速度与激情”
171 夜里十点的每日第三场协调会
174 深入一线的“走动管理”
5.现场:管理的道场
192 让工资“动”起来
176 把办公室搬到施工现场
178 单点突破,打开销路
180 李银周是个“偏执狂”
183 李银周“一箭三雕”
185 质量要100%合格,差0.1%都不行
187 外聘师傅的“鱼钩”
189 门口来了一个不像客户的人
6.创新:再换一个角度
194 吞没利润的,仅仅是原料涨价
196 算好客户的账
198 崔建文搞技改:干毛巾都要拧出水
200 一个小改进征服了专业厂家
202 不能让“跑冒滴漏”吃掉利润
204 因陋就简的“轻创新”
206 如何杜绝铁路运输事故
208 吴诗桅的三次冲锋
210 客户为何乐于用敬业的合同模板
212 把有瑕疵的产品“追”回来
214 上一道工序要为下一道工序服务好
216 是客人,也是家人
218 一岗多能的皮带工
220 “千里走单骑”的技术员
223 曹晓光:开发缅甸市场人
225 李琼:好大的一笔生意啊
228 攻克“以貌取货”的韩国
231 曹喜军:我在英钢是怎样找问题的
234 开创市场先河的“两无经营”
237 刚性定价,绝不能贱卖产品
240 银行有我
7.命脉:市场在哪敬业在哪
243 敬业上了“黑名单”
245 钢坯上的资本运作
247 制造精品,而不仅是生产产品
249 3D打印:从0到拿到航天订单
251 北京新机场:从采购名录之外到供货80%的逆袭
253 文莱跨海大桥的独家供应商,是怎样炼成的
256 疯狂疫情下的英钢团队
258 跨国整合:拿什么应对“鸡同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