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心理学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8版)

定 价:¥198.00

作 者: [美] 菲利普·津巴多,[美] 罗伯特·约翰逊,[美] 薇薇安·麦卡恩 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115581495 出版时间: 2022-08-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752 字数: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代表作的z新版,作为经典的心理学教材,本书包含了14个心理学入门需要学习的主题,包括心智、生物心理学、感觉与知觉、学习、记忆、思维与智力、毕生发展、意识状态、动机与情绪、人格、社会心理学、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治疗,以及从应激到健康和幸福等内容。本书每章内容均由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出,并围绕该问题提出相关心理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该领域的认知。同时,本书还通过“心理学很有用”“试一试”“写一写”“批判性思维的应用”等版块加强了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深度思考。另外,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本书对各个心理学细分领域的新研究都做了大量更新,便于学习者和研究者对自身知识体系更新换代。本书适合高校与相关研究机构的心理学学习者与研究者使用,也适合所有心理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菲利普.津巴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为世人熟知的在世的心理学家之一,被称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心理学界的摇滚明星”。.著名心理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设计者。.美国心理学会希尔加德普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教授普通心理学已经近50年。在过去 35 年中,他一直为这门课编写基础教材、教师指南和学生练习册。 罗伯特.约翰逊.美国乌姆普夸社区学院(Umpqua Community College)教授,教授了 28 年的普通心理学。.他对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学,促进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特别感兴趣。基于这些兴趣,罗伯特成立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名师研讨会(Pacific Northwest Great Teachers Seminar),并担任主席职务长达20年之久。 薇薇安.麦卡恩.俄勒冈波特兰市波特兰社区学院(Portland Community College)心理学系教师, 教授各种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和社会心理学。主要译者简介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学部心理健康与社会治理研究支撑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原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主任.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 ★14位译者是来自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济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与研究员译者名单:第一章心智、行为和心理科学 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第二章生物心理学、神经科学与人类天性 孙宇浩(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禤宇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第四章学习与人类后天发展 张航(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第五章记忆 刘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第六章思维与智力 周国梅(中山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第七章毕生发展 王哲(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第八章意识状态 付秋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第九章动机与情绪 赵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第十章人格 陈文锋(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第十一章 社会心理学 范伟(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第十二章 心理障碍 陈功香(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院长)第十三章 心理障碍的治疗 骆宏(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执行部长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第十四章 从应激到健康和幸福 刘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智、行为和心理科学/ 001

核心概念 /002

心理学家会如何检验糖使儿童亢奋的说法? /003

关键问题:什么是心理学,什么不是心理学 /003

1.1 心理学:超乎你的想象 /004

1.2 对心理学与伪心理学的批判性思考 /006

对本章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008

试一试 心理科学还是臆想 /009

心理学很有用 心理学专业 /010

关键问题:心理学的6个主要视角是什么 /011

1.3 心理与身体的分离 /011

1.4 科学心理学的创立 /013

试一试 内省地观看内克尔立方体 /014

1.5 20世纪激增的心理学视角 /015

1.6 心理学视角:你工具箱中的6种工具 /019

试一试 心理学视角的应用 /019

心理学很有用 心理学的变迁 /020

关键问题:心理学家如何拓展新知识 /021

1.7 科学方法的4个步骤 /022

1.8 心理学研究的5种类型 /024

1.9 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差和伦理问题 /029

试一试 这个研究合乎道德规范吗 /031

心理学很有用 伪心理学的危害 /034

批判性思维的应用:儿童疫苗注射会增加孤独症的患病风险吗 /034

本章小结:心智、行为和心理科学 /036

第二章

生物心理学、神经科学与人类天性/ 041

核心概念 /042

1.4千克重的奇妙器官:它使我们成为人类 /043

通过吉尔的经历,我们了解到了关于我们脑的组织方式和它惊人的适应能力的哪些内容? /043

关键问题:基因和行为如何关联 /044

2.1 进化和自然选择 /045

2.2 基因和遗传 /047

2.3 表观遗传学的美丽新世界 /049

2.4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 /053

2.5 神经系统 /059

2.6 内分泌系统 /061

2.7 窥视脑的窗口 /064

2.8 人脑的三层结构 /066

2.9 大脑皮层的脑叶 /071

2.10 大脑半球优势 /076

本章小结:生物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类天性 /084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087

核心概念 /088

有没有办法判断我们头脑中“看到”的世界是否与外部世界相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否和其他人一样? /089

感觉与知觉 /089

关键问题:刺激如何变成感觉 /090

3.1 转导:把刺激变成感觉 /091

3.2 阈限:感觉的边界 /093

3.3 信号检测论 /094

3.4 视觉 /096

3.5 听觉 /102

3.6 对比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 /106

3.7 联觉:跨越感官的感觉 /111

3.8 知觉加工:在感觉中寻找意义 /115

3.9 模棱两可和扭曲的知觉 /118

3.10 知觉的理论解释 /121

3.11 眼见为实 /128

本章小结:感觉与知觉 /132

第四章

学习与人类后天发展/ 137

核心概念 /138

假定萨布拉害怕飞行是习得的反应,那么她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如果能,怎样治疗? /139

行为学习与认知学习 /140

学习与本能 /140

简单和复杂的学习形式 /140

关键问题:经典条件反射解释了哪种学习 /141

4.1 经典条件反射的要素 /142

4.2 经典条件反射的应用 /146

4.3 斯金纳与激进行为主义 /151

4.4 强化的威力 /152

4.5 惩罚之谜 /157

4.6 改变操作性行为的检查清单 /161

4.7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比较 /162

4.8 顿悟学习:科勒在加那利群岛上研究黑猩猩 /165

4.9 认知地图:托尔曼发现大鼠在想什么 /166

4.10 观察学习:班杜拉对行为主义的挑战 /168

4.11 大脑机制、学习和“高级”认知学习 /170

本章小结:学习与人类后天发展 /176

第五章

记忆/ 179

核心概念 /180

我们有关记忆的知识如何帮助我们评估那些宣称恢复记忆的说辞? /181

关键问题:什么是记忆 /182

5.1 记忆是被建构和重构的 /182

5.2 第一阶段:感觉记忆 /188

5.3 第二阶段:工作记忆 /189

5.4 第三阶段:长时记忆 /193

5.5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201

5.6 遗漏之罪 /206

5.7 过度作为之罪 /210

5.8 运用记忆术来提高你的记忆能力 /214

本章小结:记忆 /220

第六章

思维与智力/ 225

核心概念 /226

什么是天才?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吗 /227

是什么造就了“天才”,这些被我们称为“天才”的人在多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人? /227

关键问题:思维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228

6.1 概念 /229

6.2 表象与认知地图 /231

6.3 思维与大脑 /231

6.4 直觉 /232

6.5 问题解决 /236

6.6 判断和决策 /241

6.7 成为一个创新天才 /243

6.8 比奈和西蒙发明了学校能力测验 /248

6.9 美国心理学家借用比奈和西蒙的观点 /249

6.10 智力的心理测量理论 /257

6.11 智力的认知理论 /257

6.12 智力的文化定义 /260

6.13 动物智力的问题 /261

6.14 哪些证据表明智力受到遗传影响 /265

6.15 哪些证据表明智力受到环境影响 /265

6.16 遗传力(不是遗传)与群体差异 /266

本章小结:思维与智力 /273

第七章

毕生发展/ 277

7.1 胎儿期发展 /281

7.2 新生儿期:新生儿的能力 /283

7.3 婴儿期:以新生儿期为基础 /285

7.4 儿童是如何习得语言的 /295

7.5 认知发展:皮亚杰的理论 /297

7.6 社会发展和情绪发展 /304

7.7 青春期和文化 /312

7.8 青春期的身体成熟 /313

7.9 青春期的神经发展和认知发展 /315

7.10 道德发展 /317

7.11 社会发展和情绪发展 /321

7.12 成年早期:探索、自主和亲密 /326

7.13 成年中期的挑战:复杂性和繁衍 /328

7.14 成年晚期:开始整合的年纪 /331

本章小结:毕生发展 /338

第八章

意识状态/ 343

8.1 研究意识的工具 /348

8.2 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模型 /349

8.3 昏迷及相关状态 /352

8.4 白日梦 /355

8.5 睡眠:我们生命中神秘的三分之一 /356

8.6 做梦:夜晚的盛会 /363

8.7 催眠 /370

8.8 冥想 /372

8.9 精神药物状态 /373

本章小结:意识状态 /383

第九章

动机与情绪/ 387

9.1 人们为什么工作:麦克利兰的理论 /390

9.2 奖励对动机影响的不确定性 /393

9.3 本能理论、驱力理论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理论 /395

9.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96

9.5 饥饿:一种自我平衡的驱力和心理动机 /400

9.6 意志力、萝卜和巧克力饼干的问题 /403

9.7 性冲动:一种不是必需的冲动 /404

9.8 性、饥饿和需要层次 /408

9.9 情绪与动机有什么关系 /411

9.10 情绪的神经科学 /416

9.11 唤醒水平、成绩和倒U形曲线 /419

9.12 情绪理论:解决一些早期争论 /421

9.13 我们对自己的情绪有多少控制力 /423

本章小结:动机与情绪 /430

第十章

人格/ 435

10.1 生物学、人类本性和人格 /439

10.2 后天的影响:人格与环境 /440

10.3 人格的两种观点:特质理论和过程理论 /441

10.4 社会和文化对人格的作用 /441

10.5 人格和气质 /446

10.6 作为组合特质的人格 /447

10.7 时间人格 /451

10.8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动机和精神障碍 /455

10.9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潜能和心理健康 /466

10.10 存在主义方法:在存在中寻找意义 /469

10.11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社会学习 /470

10.12 当前发展趋势:社会系统中的人 /473

10.13 内隐人格理论 /475

10.14 自我叙述:我们自己的人格故事 /476

10.15 文化对人格观的影响 /477

本章小结:人格 /483

第十一章

社会心理学/ 487

11.1 行为的社会标准 /492

11.2 从众 /495

11.3 服从权威 /501

11.4 米尔格拉姆研究的跨文化测试 /506

11.5 旁观者问题:不作为的罪恶 /508

11.6 人际吸引 /513

11.7 爱 /518

11.8 认知归因 /520

11.9 偏见和歧视 /523

11.10 斯坦福监狱实验 /533

11.11 系统命令链 /535

11.12 通过系统化的改变和重构来防止霸凌 /537

本章小结:社会心理学 /544

第十二章

心理障碍/ 547

12.1 心理障碍概念的转变 /551

12.2 异常指标 /554

12.3 DSM-5分类系统概述 /557

12.4 抑郁症 /558

12.5 双相障碍 /563

12.6 焦虑症 /563

12.7 强迫症 /566

12.8 躯体症状障碍 /567

12.9 分离障碍 /568

12.10 精神分裂症 /570

12.11 神经发育障碍 /574

12.12 超越DSM-5:下一个系统是什么 /575

12.13 诊断标签、贴标签和去个性化 /578

12.14 心理障碍的文化背景 /579

本章小结:心理障碍 /582

第十三章

心理障碍的治疗/ 587

核心概念 /588

治疗德里克的抑郁症的最佳方法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二者联合?更广义地说,我们如何决定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这一问题适用于任何一种精神障碍。 /589

关键问题:什么是疗法 /589

13.1 进入治疗 /590

13.2 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治疗 /592

13.3 领悟疗法 /595

13.4 行为疗法 /602

13.5 认知行为疗法 /606

13.6 评估心理疗法 /609

13.7 药物治疗 /612

13.8 治疗心理障碍的其他医学疗法 /615

13.9 住院治疗和其他替代方案 /617

13.10 精神分裂症:心理疗法与医学疗法的比较 /620

13.11 抑郁症和焦虑症:心理疗法与医学治疗的比较 /621

13.12 “忧心忡忡的正常人”和其他问题: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药物 /621

本章小结:心理障碍的治疗 /627

第十四章

从应激到健康和幸福/ 631

核心概念 /632

余波的应激 /633

在“9·11”事件中,消防员和其他人的反应和经历是人们在应激情境中的典型反应和经历吗?什么因素可以解释人们对应激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个体差异呢? /633

应激的多元化视角 /634

关键问题:导致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635

14.1 创伤性应激源 /636

14.2 长期应激源 /643

14.3 应激的生理反应 /650

14.4 应激和免疫系统 /654

14.5 A型人格和敌意 /658

14.6 心理控制源 /659

14.7 坚韧性、乐观主义和韧性 /661

14.8 心理学的应对策略 /666

14.9 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买一送一”对健康的益处 /670

14.10 融为一体:发展主观幸福感,获得快乐 /675

本章小结:从应激到健康和幸福 /681


一封感谢信 /685

术语表 /687

参考文献 /707

全书图片版权说明 /707

关于全书图表资源 /707

关于教学课件 /70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