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生育政策的调整1
一、调整路径与特点2
二、调整之因3
三、政策走势5
第二节 我国城镇女性的就业变迁7
第三节 儿童抚育的公私领域转换11
第四节 理论视角与实证探索14
一、理论视角14
二、经验研究18
三、回顾性述评25
第五节 研究设计28
一、研究问题28
二、研究思路31
三、数据与方法34
第二章 “妈妈就业轨迹”:家庭与市场的博弈51
第一节 工作母亲的劳动供给52
一、劳动供给的界定52
二、理论假设53
三、已育青年劳动供给的宏观分布55
四、已育女青年的劳动参与现状58
五、影响因素分析67
第二节 生育型职业中断及其瘢痕效应71
一、职业中断的界定71
二、职业中断的类型及其记忆效应75
三、职业中断的影响因素81
第三节 从个体到国家的三道防线联动84
一、时间轴:女性合理规划初育年龄与生育间隔,降低生育对
职业的冲击85
二、托底线:设立普惠型生育保险,确保女性合法权益,再塑
人口红利86
三、保障线:重点培育幼龄儿童的公共照顾服务,解决工作母亲的
后顾之忧86
第三章 生育“魔咒”下的职业流动88
第一节 潜在的职业流动倾向89
第二节 工作母亲的职业流动91
一、生育前后女青年职业变化的众生相91
二、影响因素分析110
第三节 拐点效应: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124
一、理论溯源:拐点效应从何而来?124
二、拐点效应的非均衡性:职业流动趋势比较126
三、生育的介入:职业上升通道的重塑129
四、小结与讨论137
第四章 家庭与工作冲突:左手带娃,右手开工140
第一节 工作与家庭场域的竞争140
一、核心概念140
二、理论视角142
三、研究假设144
第二节 工作家庭冲突:男女有别145
一、工作家庭冲突的后果及其性别差异145
二、已育青年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分析162
第三节 母亲的双向冲突168
一、不同指向的冲突: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169
二、社会分层视野下母亲的双向冲突171
三、影响母亲的双向冲突的相关因素179
第五章 冲突缓冲器:工作母亲的社会支持189
第一节 社会支持的效用分析189
一、初步探索190
二、组织支持对已育人群工作家庭冲突的调节效应193
三、家庭支持对已育人群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效应202
第二节 来自祖辈的家庭支持206
一、理论视角207
二、研究设计210
三、照顾现状与意愿211
四、祖辈照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217
第三节 组织支持的“力所不逮”与祖辈的“全力以赴”222
第六章 “生”“升”不息的追问226
第一节 工作母亲的职业历程226
一、年轻母亲的劳动供给是家庭共同决策的产物226
二、职业中断对年轻母亲职业发展的“记忆效应”228
三、子女抚育成为年轻母亲的双向冲突的重要来源,而社会支持充当了冲突缓冲器229
四、相较于年轻父亲,年轻母亲趋于向下的职业流动231
第二节 母亲的生育惩罚,父亲的生育红利?234
一、概述:收入惩罚之面面观235
二、理论视角:收入惩罚的驱动机制237
三、实证探索:社会分层下的收入惩罚239
四、性别比较的视野245
五、现实展望:中国情境下的议题249
第三节 早生还是晚生?隔多久再生?250
一、生育年龄与女性的职业收益251
二、生育间隔与女性的职业发展253
第四节 何去何从?论政策杠杆的作用255
一、福利体制与女性就业的关联256
二、我国家庭政策的发力点258
三、政策双向调整的混合效应264
第五节 未来探索的突破点268
主要参考文献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