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1
上 篇
讲 四个基本问题/ 4
一、 《伤寒论》的疾病特征/ 4
二、 伤寒为何容易导致恶寒发热/ 4
三、 恶寒、恶热、发热、厥的内涵/ 7
四、 《伤寒论》的基本体系/ 7
第二讲 表里内外的内涵与证治/ 10
节 表里的内涵/ 10
一、 “表”的本质与表现/ 10
二、 “里”的本质与表现/ 12
三、 半表半里的本质与表现/ 15
四、 表里同病的本质与表现/ 15
第二节 表里病证的治疗/ 16
一、 “表证”的治疗/ 17
二、 “里证”的治疗/ 19
三、 半表半里证治/ 21
四、 表里同病证治/ 22
第三节 内外的内涵与证治/ 25
一、 “内”的内涵与证治/ 25
二、 “外”的内涵与证治/ 25
第三讲 三阴三阳内涵的研究/ 28
节 三阴三阳之为病/ 28
第二节 三阴三阳的关系/ 29
第三节 三阴三阳病症状表/ 35
第四节 三阴三阳与死证的关系/ 40
第五节 三阴三阳与病邪关系研究/ 41
一、 伤寒/ 41
二、 中风/ 42
三、 热暍火/ 44
四、 湿/ 45
五、 津伤/ 45
第六节 三阴三阳与脏腑对应关系研究/ 46
第七节 三阴三阳病欲解时与脏腑对应关系研究/ 49
第八节 关于三阴三阳的终结论/ 51
第四讲 风邪病脉证治/ 53
第五讲 寒邪病脉证治/ 61
第六讲 《伤寒论》方药剂量的问题/ 83
第七讲 如何发现《伤寒论》方的潜在价值/ 87
第八讲 《伤寒论》原著条文整理/ 92
下 篇
第九讲 太阳病篇/ 94
节 太阳之为病/ 94
第二节 太阳中风病/ 96
一、 太阳中风的基本表现/ 96
二、 太阳中风的治疗/ 97
三、 中风病的病程/ 111
第三节 太阳伤寒病/ 111
一、 太阳伤寒的基本表现/ 111
二、 太阳伤寒的治疗/ 112
第四节 太阳痉病/ 117
一、 痉病分类/ 117
二、 痉病病因/ 118
三、 痉病表现/ 119
四、 痉病与灸疮/ 121
五、 刚痉治疗/ 121
六、 柔痉治疗/ 122
七、 痉病重症治疗/ 124
第五节 太阳湿病/ 125
一、 湿痹/ 125
二、 湿家病/ 125
三、 风湿/ 129
第六节 太阳暍病/ 135
第七节 太阳温病/ 138
第八节 太阳火邪病/ 139
一、 火邪病临床表现/ 140
二、 火邪病的治疗/ 143
第九节 太阳消渴病/ 145
一、 汗出口渴/ 145
二、 渴欲饮水尿少/ 147
三、 邪盛燥渴多饮/ 148
第十节 太阳病欲解时/ 150
第十一节 太阳病自愈/ 151
一、 自衄者愈/ 151
二、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152
三、 尿少得小便利必自愈/ 152
四、 汗下所致冒家汗出自愈/ 152
五、 伤寒1 周自愈/ 153
第十二节 太阳病坏病/ 154
一、 何谓坏病/ 154
二、 发汗不解坏病/ 154
三、 泻下不解坏病/ 161
四、 汗吐下不解坏病/ 168
五、 温针不解坏病/ 169
第十三节 太阳病失治/ 169
第十四节 太阳病误治/ 171
一、 误吐/ 171
二、 误下/ 172
三、 火劫发汗/ 177
四、 饮水过多/ 178
第十五节 太阳病汗禁/ 178
一、 心悸尺脉微禁汗/ 179
二、 脉迟禁汗/ 179
三、 淋证禁汗/ 180
四、 疮痈禁汗/ 180
五、 出血禁汗/ 181
六、 汗淋烦躁禁汗/ 182
第十讲 少阳病篇/ 183
节 少阳之为病/ 183
第二节 少阳中风/ 184
第三节 少阳伤寒/ 185
一、 少阳伤寒中风通治/ 185
二、 少阳伤寒大便硬/ 188
三、 少阳伤寒转归/ 191
第四节 少阳病欲解时/ 192
第五节 少阳病治禁/ 192
第六节 少阳病与太阳病/ 192
一、 太阳病转成少阳病/ 192
二、 太阳少阳并病/ 193
三、 太阳少阳合病/ 198
第十一讲 阳明病篇/ 202
节 阳明之为病/ 202
一、 阳明病外证/ 202
二、 阳明病的来源/ 204
三、 阳明病与三阴病的鉴别/ 207
四、 阳明之为病/ 208
第二节 阳明中风/ 208
一、 阳明中风与伤寒的鉴别/ 208
二、 阳明中风的病邪侵入途径/ 209
三、 阳明中风的治疗/ 210
第三节 阳明伤寒口渴多饮/ 212
第四节 阳明伤寒病喘/ 213
第五节 阳明伤寒心中懊/ 213
第六节 阳明伤寒呕吐/ 218
第七节 阳明伤寒黄疸/ 220
一、 发热黄疸/ 220
二、 无热黄疸/ 224
第八节 阳明伤寒腹满/ 225
一、 腹满治疗原则/ 225
二、 汗出腹满/ 225
三、 心烦腹满/ 227
四、 呕吐腹满/ 228
五、 潮热胸胁满/ 228
六、 严重腹满/ 229
七、 腹满疼痛/ 229
第九节 阳明伤寒大便难/ 230
一、 不大便身热头痛/ 230
二、 不大便身热视昏/ 230
三、 不大便绕脐痛/ 231
四、 不大便腹满痛/ 231
五、 大便乍难乍易喘冒不能卧/ 231
六、 大便硬潮热/ 232
七、 大便硬尿频/ 233
八、 大便硬小便自利/ 234
第十节 阳明伤寒蓄血病/ 236
第十一节 阳明伤寒心烦/ 238
第十二节 阳明病谵语/ 241
一、 中风谵语/ 241
二、 伤寒谵语/ 244
三、 谵语预后/ 249
第十三节 阳明病转归/ 249
一、 盗汗/ 249
二、 衄血/ 249
三、 欲作癥瘕/ 250
四、 阳绝/ 250
五、 少气欲吐/ 251
六、 津回向愈/ 252
第十四节 阳明病欲解时/ 254
第十五节 阳明坏病/ 255
一、 谵语/ 255
二、 过汗致大便干硬/ 255
第十六节 阳明病治禁/ 256
一、 呕吐禁下/ 256
二、 心下硬满禁下/ 256
三、 汗多禁汗/ 257
四、 汗渴禁利/ 257
第十七节 阳明病与太阳病/ 257
一、 太阳病与阳明病的鉴别/ 257
二、 太阳病转为阳明病/ 258
三、 太阳与阳明并病/ 265
四、 太阳与阳明合病/ 267
第十八节 阳明病与少阳病/ 271
一、 少阳病转属阳明/ 271
二、 阳明少阳合病/ 271
第十九节 三阳合病/ 274
第十二讲 太阴病篇/ 276
节 太阴之为病/ 276
第二节 太阴中风/ 277
第三节 太阴伤寒/ 278
第四节 太阴病转归/ 281
第五节 太阴病欲解时/ 283
第六节 太阴坏病/ 283
第七节 太阴病治禁/ 286
第八节 太阴病与太阳病/ 287
太阳病转属太阴病/ 287
第十三讲 厥阴病篇/ 289
节 厥阴之为病/ 289
第二节 厥阴中风/ 290
第三节 厥阴病口渴/ 292
第四节 厥阴伤寒心下悸/ 293
第五节 厥阴伤寒心下满/ 294
第六节 厥阴伤寒心下痞/ 297
第七节 厥阴伤寒心下痞硬/ 300
第八节 厥阴结胸病/ 303
一、 何谓结胸/ 304
二、 小结胸病/ 304
三、 大结胸病/ 307
四、 结胸证预后/ 311
第九节 厥阴脏结/ 312
第十节 厥阴蛔厥/ 313
第十一节 厥阴病欲解时/ 314
第十二节 厥阴生殖系病/ 315
第十四讲 少阴病篇/ 316
节 少阴之为病/ 316
第二节 少阴中风/ 317
第三节 少阴死证/ 317
一、 少阴死证的基本特征/ 317
二、 下利死证/ 320
三、 下利死证的治疗/ 321
四、 死证转归/ 323
第四节 少阴口咽痛病/ 325
一、 单纯口咽痛/ 325
二、 咽痛吐利/ 329
第五节 少阴呕吐病/ 333
第六节 少阴下利病/ 334
一、 咳利/ 334
二、 呕利/ 334
三、 下利/ 335
四、 厥利/ 338
第七节 少阴伤寒便血/ 342
一、 尿血/ 342
二、 便血/ 343
第八节 少阴其他病/ 345
一、 发热/ 346
二、 无汗/ 347
三、 恶寒/ 348
四、 骨节疼痛/ 349
五、 大便不通/ 349
六、 小腹满痛/ 350
七、 烦躁/ 350
八、 四肢逆冷/ 353
九、 脉沉/ 357
十、 脉微细/ 357
十一、 脉结代/ 358
十二、 脉促/ 359
十三、 心悸耳聋/ 360
第九节 少阴病治禁/ 360
一、 表里缓急/ 360
二、 厥利脉数禁汗/ 361
三、 咳利禁火/ 362
四、 脉微肢厥禁下/ 362
第十节 少阴病转归/ 363
一、 病进/ 363
二、 向愈/ 364
第十一节 少阴病欲解时/ 365
第十五讲 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 367
节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367
第二节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371
方剂索引/ 375
条文索引/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