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中国医学黄帝内经精选导读

黄帝内经精选导读

黄帝内经精选导读

定 价:¥88.00

作 者: 王庆其,陈晓
出版社: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2779915 出版时间: 2021-06-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精选导读》先以“经典钩玄”开篇,扼要介绍《黄帝内经》基本内容、核心思想、思维方式和时代价值。后设“不治已病治未病”“人与天地相参”“阴阳五行,天地之道”“脏藏于内,象现于外”“人身三宝精气神”“生病起于过用”“诊病之要,四诊合参”“治病必求于本”“病为本,工为标”九章。每章精选《黄帝内经》重要章句,解读经旨,阐发医义,演绎其“治身”、“治国”的文化价值,并注明章句出典,译释其经义。本书全面而又精要地反映了《黄帝内经》对生命、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基本认识,阐发了医学和文化的双重价值,力求“通俗不悖经旨,大俗彰显大雅”。

作者简介

  王庆其(1944-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国医大师裘沛然的学术传承人。主要从事《黄帝内经》文化价值及临床应用研究;中医药治疗脾胃病临床研究。代表著作《黄帝内经百年研究大成》《黄帝内经临证发微》《黄帝内经文化专题研究》《王庆其医学选集》等。 陈晓(1963-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基础医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内经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 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黄帝内经》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图书目录


前言
经典钩玄
一、《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书?
(一)《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吗?
(二)《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
 
二、《黄帝内经》为世界医学开启认识生命的另一扇门
(一)人是天与人、形与神关系的总和
(二)生命是天地阴阳相互交感的产物
(三)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天人和、心身和、气血和
(四)疾病是人体对内外致病因素的反应
(五)治病总目标:“致中和”;治疗大法:“和其不和”
(六)养生实质是珍爱生命,“治未病”体现人类忧患意识
 
三、《黄帝内经》的思维方式
(一)基于“天地人三才”的整体思维
(二)基于“立象尽意”的意象思维
(三)基于“崇尚中和”的中和思想
(四)基于“阴阳学说”的辩证思维
(五)以“医者意也”为特征的直觉领悟思维
 
四、《黄帝内经》的现代魅力
(一)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
(二)奠定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
(三)彰显东方文化色彩的艺术理念
(四)现代养生的宝典、治病的法书
(五)经络的发现和针灸疗法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六)预示了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
 
经典导读
章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
 
第二章 人与天地相参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者,天地之镇也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第三章 阴阳五行,天地之道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第四章 脏藏于内,象观于外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第五章 人身三宝精气神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  
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肢节得安矣
 
第六章 生病起于过用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
  百病生于气也
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生病起于过用
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五藏不和则七窍不通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第七章 诊病之要,四诊合参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夫脉者,血之府也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
 
第八章 治病必求于本
平治于权衡
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
木郁达之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
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
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
粗守形,上守神
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 
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
夫治国者,夫惟道焉 
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第九章 病为本,工为标
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
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
治痿者独取阳明
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
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