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平,1953年6月生,安徽阜南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中心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健委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亚太腹腔镜肝切除推广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席,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主席,美国外科学会荣誉会员,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国际外科专家组(ISG)成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肝脏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和器官移植分会副会长;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咨询组专家。从事外科教学和研究工作40余年,在教学方面敢于且善于改革和创新,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历任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5年制《外科学》第5版编委兼编写秘书,第8版、第9版主编;全国高等学校7年制及8年制教材《外科学》第1—3版主编。主编辅助教材和学术专著34部。陈孝平同志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医德标兵。2008年获中国肝胆胰外科领域杰出成就金质奖章,201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及亚太肝胆胰协会突出贡献金质奖章,2019年获得“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樊嘉,1958年3月生,江苏昆山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肝脏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及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美国外科医师学院会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美国肿瘤外科学会会员。从事肝肿瘤外科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30余年,提出我国肝癌肝移植适应证“上海复旦标准”。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著178篇。作为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一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中国医师奖、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以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大“我喜爱的健康卫士”、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董家鸿,1960年3月生,江苏淮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现任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法国国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美国外科协会和欧洲外科协会荣誉会士。董家鸿教授是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和肝脏移植专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精准外科”新理念,创立了精准肝胆外科范式。这一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临床专科领域,促进了当代外科理念和范式的革新。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制定15部行业指南。主编出版专著6部。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20余项;作为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一等奖3项,作为合作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沈锋,1962年3月生,江苏常熟人。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担任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理事、亚太肝胆胰协会(A-PHPBA)理事兼秘书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肝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肝胆恶性肿瘤外科治疗和临床研究,发表SCI论文250余篇;主编《肝癌》,副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8版,参编全国医学高等院校《外科学》等各类教材10余部;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和新策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各类科技奖20余项。被评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和上海市领军人才。滕皋军,1962年8月生,浙江金华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介入治疗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APSCVIR)主席(2016-2018)。自1982年开始从事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工作,1995年7月至1999年3月在美国Dartmouth-Hitchcock医学中心从事介入研究,在多个领域有创新,包括发明放射性粒子支架与技术、发现胆汁漏出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分流道再狭窄的主要原因等。主持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The Lancet Onc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国医师奖(2018),以及欧洲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2015)、美国介入放射学会(2017)、亚太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2019)的高荣誉奖。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