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病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病理学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是采用形态学的观察方法研究药品、食品、化学品等对实验动物的组织和细胞造成病理性改变的损伤部位、损害性质及程度、发生过程和转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推断其对人类的靶器官、*毒性作用剂量以及提供使用参考依据等,可以说毒性病理学的数据或结论往往决定药品、食品、化学品、农药等研发项目的进展。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中将药物安全性评价平台建设列为重要的支持平台之一,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GLP管理体系建设,特别强调要完善GLP规范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毒性病理评价系统,着重提高毒性病理诊断水平,规范毒性病理学诊断术语,开展病理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获得国际同行认可,使我国的新药GLP非临床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由此可见,毒性病理学在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毒性病理学的技术和方法不仅应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而且,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农药等的安全性评价,食品(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检验,以及所有利用各种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中。为保证上述研究、检验和评价的科学、可行、客观、公正性,建立系统的规范的毒性病理学研究和评价体系,病理学技术和方法是关键。由于我国安全性评价及毒性病理学起步较晚,虽然有多部理论性较强的书籍,但是急需一部针对病理学具体操作技术和方法学的系统全面的总结,以及流程细节、实验技巧、常见问题及对策的专著。本书包括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食品(保健食品)毒理学试验、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农药毒理学试验等的动物解剖、取材、制片、染色等全过程的病理学方法与技术。每一个细节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规范化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并总结了常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等,希望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按图索骥。尤其是填补国内缺乏药物局部刺激性试验规范的空白,纠正现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中一些违背病理学原则,不易操作等问题,特别是推出医疗器械检验中植入试验的病理学方法与技术,解决了业内好的经验很难共享,各个机构不得不各自摸索的不利发展状况。本书组织了药物安全性评价GLP实验室,药检系统,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高校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等十余家机构的毒性病理负责人担任本书的参编人员,确保本书是一部出自具备多年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的行家里手的*实用、科学、有效、可行的精品。希望本书能为诸多各行各业涉及动物实验的人员的拐杖,顺利开展科研以及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