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毒性病理学实用方法与技术

毒性病理学实用方法与技术

毒性病理学实用方法与技术

定 价:¥180.00

作 者: 金毅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3784069 出版时间: 2017-08-01 包装: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毒性病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病理学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是采用形态学的观察方法研究药品、食品、化学品等对实验动物的组织和细胞造成病理性改变的损伤部位、损害性质及程度、发生过程和转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推断其对人类的靶器官、*毒性作用剂量以及提供使用参考依据等,可以说毒性病理学的数据或结论往往决定药品、食品、化学品、农药等研发项目的进展。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中将药物安全性评价平台建设列为重要的支持平台之一,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GLP管理体系建设,特别强调要完善GLP规范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毒性病理评价系统,着重提高毒性病理诊断水平,规范毒性病理学诊断术语,开展病理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获得国际同行认可,使我国的新药GLP非临床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由此可见,毒性病理学在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毒性病理学的技术和方法不仅应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而且,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农药等的安全性评价,食品(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检验,以及所有利用各种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中。为保证上述研究、检验和评价的科学、可行、客观、公正性,建立系统的规范的毒性病理学研究和评价体系,病理学技术和方法是关键。由于我国安全性评价及毒性病理学起步较晚,虽然有多部理论性较强的书籍,但是急需一部针对病理学具体操作技术和方法学的系统全面的总结,以及流程细节、实验技巧、常见问题及对策的专著。本书包括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食品(保健食品)毒理学试验、医疗器械安全性评价、农药毒理学试验等的动物解剖、取材、制片、染色等全过程的病理学方法与技术。每一个细节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规范化的操作及注意事项,并总结了常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等,希望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按图索骥。尤其是填补国内缺乏药物局部刺激性试验规范的空白,纠正现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中一些违背病理学原则,不易操作等问题,特别是推出医疗器械检验中植入试验的病理学方法与技术,解决了业内好的经验很难共享,各个机构不得不各自摸索的不利发展状况。本书组织了药物安全性评价GLP实验室,药检系统,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高校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等十余家机构的毒性病理负责人担任本书的参编人员,确保本书是一部出自具备多年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的行家里手的*实用、科学、有效、可行的精品。希望本书能为诸多各行各业涉及动物实验的人员的拐杖,顺利开展科研以及检验工作。

作者简介

  金毅,女,1971年12月生。医学病理学博士(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理学硕士(沈阳药科大学),主任药师。中国药学会首届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首届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南部地区毒性病理学组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兽医病理学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专家、深圳市科协组织的专家人才联合会主要发起专家兼理事、清华大学工程硕士联合导师、深圳市南山区科技专家、第二届深圳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组专家、2013年-2016年中国毒性病理检测室间比对活动技术专家、2015年-2017年主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毒性病理培训班”(项目编号:2016-01-04-062)。《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和《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人、2014年度优秀审稿人、《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审稿人。199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获得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和教学实践优秀奖;1999年公派日本留学工作十余年,参与多项日本国*重点科研COE项目,推动并主要参与日本国际合作课题项目与中国的合作。曾任日本病理学会、日本肿瘤学、日本神经化学学会会员;2011年作为海外人才引进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从事食品药品安全性评价工作,发挥毒性病理学,毒理学,药理学等专业优势,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培养和带教学生及专业人员。回国后,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16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人); 2016年度《中国新药杂志》优秀论文奖(独立作者); 2016年度深圳市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独立作者); 2014年度,2015年度《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和《中国比较医学杂志》优秀审稿人;2013年上海研究生暑期学校《新药评价前沿培训班》一等奖。共发表SCI论文4篇和其他论文50余篇,软件著作权2件,新型实用专利1件。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成立于1982年(2003年加挂“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牌子),是依法执行国家对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技术监督检验的法定性专业检验机构和科研机构。是国家授权的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机构、港澳地区中成药注册检验机构、医疗器械监督检验注册检验机构、保健食品注册检验复核检验机构、广东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检验机构、广东省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检验机构,是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广东省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宋向荣,女,1978年4月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毒理实验所副所长,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毒性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南部地区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职业与环境病理学组委员,《中国职业医学》审稿专家。2013年-2016年四届毒性病理检测室间比对活动的发起人和主要组织者,2014年主持国内首个毒性病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毒性病理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班”(2014-12-04-007(国)),2015年研发毒性病理检测管理软件并注册软件著作权,近年来主持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2246),主持和参加十几项省级、厅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创建于1960年,是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直属的正处级公益一类公共卫生机构、广东省中毒与职业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国家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职业病科)、国家和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建有全国个省级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妥善应对和处理福岛核泄露事故、北江铊污染、镉污染,紫金、仁北儿童铅中毒及深圳尘肺门事件等职业病和中毒事件百余起,在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已经建成产、学、研项融合的职业危害预防控制体系,在有机溶剂中毒等职业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东省内新发现26种职业病。 付新录,男,1976年7月生。医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GLP 实验室)病理负责人。中国药学会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毒理学会理事,广东省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技术协会会员,中国毒理学会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兽医病理学会会员,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主持或参加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发表论文20篇。 杨照新,男, 1973年4月生。医学硕士,副研究员,海南省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GLP实验室)临床病理研究部门负责人。主要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毒性病理研究工作,包括实验动物剖检取材、病理标本制作、阅片和撰写毒性病理诊断报告等,涉及局部毒性、单次给药毒性、多次给药毒性及免疫毒性病理检查。中国药学会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会员。2012年做为发明人身份共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分别为“ZL 2012 2 02024842.5”和“ZL 2012 2 0204843.X”。2014年获得海南省科学奖二等奖。 翁银标,男,1979年3月生。2006年7月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专业,兽医病理方向。同年7月进入广州医药工业研究院工作(国家广州新药安全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GLP实验室),主要从事药物毒性病理工作,以主要科研人员参加2006年度广州市海珠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关键技术-毒性病理学评价标准化研究;参与130多项药物的毒性病理评价工作。2009年11月起进入全国十大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事医疗器械、药品包装材料和医用有机硅生物材料等产品的生物性能检测工作;参加了药品包装材料标准生物性能部分的勘误工作,起草了聚丙烯输液瓶的非标生物性能检测方案,参与GB/T 16886.16 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工作,并主持了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所科研项目《无针注射渗透深度的相关研究》。现从事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硕士论文《内毒素对肝脏Bcl-2、Fas基因表达的影响及阳离子A保护效应研究》获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先后以作者发表论文4篇(核心期刊1篇),合作发表论文6篇。 王凤岩,女,1971年9月生。医学硕士,主任技师。2001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毒理所工作,主要负责健康相关产品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与毒理病理组织学检查、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与评价,参与广东省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卫生毒理学检验。2010年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功能性食品安全性评价与功能因子关键检验技术”中广东凉茶慢性毒性的研究,同年参与设计了“低氧分压动物呼吸效应实验装置”,模拟常压缺氧环境,该项装置已申请国家专利;2013年参与编写了《食品安全评估:毒理学安全评价方法应用》。2010年通过了中国毒理学会资格认证委员会的毒理学综合考试,获得了中国毒理学家资格。2014年任广东省毒理学会届理事会理事。2015年任南部地区毒性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通过了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同行评审、中国计量认证国家认可委员会(CNC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2013年中心参与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部分毒理学评价方法的修订。 本书聘请了3位顾问,以期从全局性、前瞻性和技术性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把关。包括我国“药物安全性评价人”袁伯俊将军级教授(第二军医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药审中心权威专家;鲁艺院长(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徐峰教授(沈阳药科大学)。本书还特别聘请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秦川教授,博士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作为本书的主审。

图书目录

章 概 述
节 毒性病理学方法与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节 当前我国毒性病理学方法与技术的常见问题
第三节 提高我国毒性病理学方法与技术的对策
第四节 毒性病理学操作方法与技术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大鼠系统解剖要求及方法(一)
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大鼠系统解剖要求
第二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大鼠解剖前准备事项
第三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大鼠麻醉、体表观察及采血
第四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大鼠解剖顺序
第五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大鼠解剖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第六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大鼠组织脏器的取材方法
 
第三章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大鼠系统解剖要求及方法(二)
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大鼠系统解剖要求
第二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大鼠解剖前准备事项
第三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大鼠组织脏器解剖顺序
第四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大鼠解剖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第四章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Beagle 犬系统解剖要求及方法
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Beagle 犬系统解剖要求
第二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Beagle 犬解剖前准备事项
第三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Beagle 犬组织脏器解剖顺序
第四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Beagle 犬解剖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第五章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食蟹猴系统解剖要求及方法
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食蟹猴系统解剖要求
第二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食蟹猴解剖前准备事项
第三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食蟹猴组织脏器解剖顺序
第四节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食蟹猴解剖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第六章 农药毒理学试验——大鼠系统解剖要求及方法
节 农药毒理学试验的大鼠系统解剖要求
第二节 农药毒理学试验的毒性病理学实施基本原则
第三节 农药毒理学试验的大鼠解剖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第四节 农药毒理学试验的大鼠解剖方法与技术
 
第七章 食品(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大鼠解剖要求及方法
节 食品(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大鼠解剖要求
第二节 食品(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大鼠解剖前准备
第三节 食品(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大鼠麻醉及采血
第四节 食品(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大鼠组织脏器解剖顺序
第五节 食品(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大鼠解剖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第八章 医疗器械生物学安全性评价——大鼠系统解剖要求及方法
节 医疗器械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的大鼠系统解剖要求
第二节 医疗器械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的大鼠解剖前准备事项
第三节 医疗器械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的大鼠组织脏器解剖方法与技术
第四节 医疗器械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的大鼠解剖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
 
第九章 药物常用局部刺激性试验方法与技术
节 CFDA 局部刺激性试验的指导原则(2014 版)解读
第二节 肌肉刺激性试验
第三节 血管刺激性试验
第四节 阴道刺激性试验
第五节 皮肤刺激性试验
第六节 直肠刺激性试验
第七节 口腔黏膜刺激性试验
第八节 眼刺激性试验
第九节 耳刺激性试验
第十节 鼻黏膜刺激性试验
 
第十章 医疗器械局部刺激性试验方法与技术
节 皮肤刺激性试验
第二节 皮内反应试验
第三节 阴道刺激性试验
第四节 直肠刺激性试验
第五节 口腔刺激性试验
第六节 眼刺激性试验
第七节 阴茎刺激性试验
 
第十一章 医疗器械植入试验方法与技术
节 植入试验的指导原则
第二节 皮下组织植入试验
第三节 肌肉组织植入试验
第四节 骨埋植试验
第五节 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试验
 
第十二章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检验规范中的病理学问题
节 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病理学诊断方法的探讨及建议
第二节 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评价的病理学方法探讨及建议
 
第十三章 组织脏器固定方法及常见问题
节 常用的固定液
第二节 组织脏器的常用固定方法
第三节 组织固定的注意事项
 
第十四章 组织脏器取材方法及常见问题
节 组织脏器取材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组织脏器取材的注意事项
 
第十五章 苏木精- 伊红(HE)染色制片方法与技术
节 脱水
第二节 透明
第三节 浸透
第四节 包埋
第五节 切片方法(一):石蜡包埋切片技术
第六节 展片和贴片
第七节 烤片
第八节 苏木精- 伊红染色(HE)染色
第九节 封片
第十节 保管
第十一节 组织病理切片标本的质量控制评价
第十二节  切片方法(二):树脂包埋切片技术
 
第十六章 常用特殊染色方法与技术
节 网状纤维染色
第二节 胶原纤维染色
第三节 弹性纤维染色
第四节 多糖类物质染色
第五节 胃幽门螺杆菌染色
第六节 中性脂肪染色
第七节 淀粉样蛋白染色
 
第十七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与技术
节 实验前准备
第二节 实验方法与技术
 
第十八章 毒性病理学信息化建设
节 毒性病理数据信息化的目的
第二节 构建毒性病理数据的信息化方案
第三节 身份认证和溯源的技术方案
 
第十九章 从独立医学实验室看毒性病理
节 我国病理学发展状况
第二节 第三方检验国内外发展概况
第三节 医改大背景下催生的行业快速发展
第四节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第五节 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