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布坎南眼中马克思对黑格尔法权框架的清算
一 黑格尔“事后思索”的反思的法权思想
(一)黑格尔“事后思索”的历史理性
(二)作为“地上的精神”的国家
(三)作为“历史理性的客观形态”的法权
二 黑格尔“官僚政治精英”的保守主义法权构想
(一)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
(二)作为“恶的场所”的市民社会
(三)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的内在冲突
(四)私有制法权框架下的“官僚政治精英”之路
三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黑格尔法权框架的激进突破
(一)对私有制法权框架的前提批判
(二)马克思从激进的客观自由立场引向对生产方式的批判
(三)共产主义作为“典型的非法权社会”
四 对布坎南“法权框架定位”思想的评析
(一)布坎南给出的基本定位:马克思对黑格尔法权框架的超越
(二)布坎南对马克思激进态度的肯定
(三)布坎南对“肯定性关系”的遗忘
第二章 布坎南关于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评价视角的转变的分析
一 马克思的“类本质”评价视角
(一)“评价视角”与“解释框架”的区别
(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及类本质异化概念
(三)类本质作为“评价视角”的内涵
(四)从类本质评价视角向共产主义评价视角的转变
二 作为评价视角的“共产主义”
(一)“共产主义眼界”中的类本质评价视角
(二)共产主义评价视角的分工问题
(三)共产主义评价视角的共产主义分期问题
(四)共产主义评价视角的分配问题
三 以“普洛透斯般的核心概念”为基础的共产主义评价视角
(一)“扭曲的需要”与“非扭曲的需要”的具体划分
(二)马克思划分需要的依据
四 对布坎南“共产主义评价视角”思想的评析
(一)布坎南对常识理解中的共产主义定位的批判
(二)布坎南对共产主义“评价视角”的界定
(三)布坎南的评价视角理论的贡献及其缺陷
第三章 布坎南从“剥削批判”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非法权视角
一 马克思“三位一体”的剥削概念
(一)马克思雇佣劳动的剥削概念
(二)马克思跨历史的剥削概念
(三)马克思的一般剥削概念
二 布坎南要拓展地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的原因
(一)为了澄清剥削不仅仅是分配概念
(二)为了对西方政治学者观点进行反驳
(三)为了证明马克思的剥削概念是非法权解释框架
三 布坎南对三种批评马克思剥削概念观点的反驳
(一)对用“工资的提高”否定雇佣劳动剥削观点的反驳
(二)对用“工人不能得到全部产品”来归谬马克思剥削概念的反驳
(三)对用“劳动价值论的解体”来质疑马克思剥削概念的反驳
四 马克思的剥削观与共产主义评价视角之间的关系
(一)剥削和异化的关系
(二)共产主义评价视角对剥削批判的彻底性
(三)非法权评价视角的“认识论策略”
(四)共产主义评价视角对“一般剥削”的扬弃
五 对布坎南“三重剥削”思想的探析
(一)剥削问题不是法权问题而是生产方式问题
(二)布坎南对剥削概念解读的理论贡献
(三)布坎南对剥削概念解读的不足
第四章 布坎南对马克思“正义”概念的非法权评价视角的阐明
一 布坎南对非法权的外在批判的阐述
(一)布坎南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正义“内在批判”的正名
(二)布坎南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正义“外在批判”的正名
(三)布坎南对马克思非法权的“外在批判”的证明
二 布坎南通过对伍德的批判来阐明马克思的正义概念
(一)伍德对马克思正义概念的理解
(二)布坎南对伍德解释马克思正义观的分析
(三)对伍德“偷换概念”使用正义一词的批判
三 超越“正义”法权框架的共产主义评价视角
(一)当代学界对马克思正义法权框架的误用
(二)超越“正义”法权框架的共产主义评价视角的基本规定
(三)超越“正义”法权框架的无产阶级革命
四 对布坎南—伍德正义问题争论的评析
(一)布坎南对“内在批判”和“外在批判”的区分
(二)布坎南反驳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三)布坎南反驳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不足
第五章 布坎南对马克思“权利”概念的非法权评价视角的阐明
一 马克思给出的人权结构
(一)布坎南对马克思人权结构的梳理
(二)马克思“人的权利”的基本内容
(三)马克思“公民权利”的基本内容
二 布坎南对马克思“人权”命题的逻辑分析
(一)马克思关于权利的法权概念的基本描述
(二)布坎南对马克思权利概念论述的命题抽取与逻辑分析
(三)马克思对公民权利法权框架的批判
三 布坎南对“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是法权框架”的阐明
(一)政治解放的基本内涵
(二)布坎南对马克思政治解放批判的分析
(三)马克思“政治解放”并非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