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沂沭泗河概况
1.1 流域情况
1.1.1 流域范围
1.1.2 气象水文
1.1.3 洪水特点
1.1.4 历史洪水
1.2 沂河水系
1.2.1 沂河
1.2.2 新沂河
1.2.3 骆马湖
1.3 沭河水系
1.3.1 沭河
1.3.2 老沭河
1.3.3 新沭河
1.3.4 分沂入沭水道
1.4 泗运河水系
1.4.1 南四湖
1.4.2 韩庄运河、中运河
1.4.3 伊家河
1.4.4 邳苍分洪道
1.5 沂沭泗河的治理
1.5.1 “导沂整沭”和“导沭整沂”规划与实施
1.5.2 1954年沂沭汶泗洪水处理意见
1.5.3 1957年沂沭泗流域规划报告
1.5.4 1971年治淮战略性骨干工程规划
1.5.5 1991年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近期规划
1.5.6 2003年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
1.5.7 2013年《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1.5.8 2019年沂沭河上游治理
2 沂沭泗河险工治理概况
2.1 沂沭泗河险工概况
2.2 主要险工治理情况
3 沂沭泗河险工成因及机理分析
3.1 险工概念
3.2 险工类型
3.2.1 一般流域险工类型
3.2.2 沂沭泗河险工类型
3.3 沂沭泗河险工成因
3.3.1 暴雨洪水
3.3.2 工程地质
3.3.3 河道形态及河势变化
3.3.4 工程布局和抢险修筑原因
3.3.5 历史遗留问题
3.4 险工治理机理分析
3.4.1 防冲刷机理分析
3.4.2 防坍塌机理分析
3.4.3 防渗机理分析
4 沂沭泗河险工治理技术
4.1 护岸防冲工程措施
4.1.1 抛石护岸
4.1.2 砌石护岸
4.1.3 打桩抛石固基和透水淤砂坝
4.1.4 模袋砼护岸
4.1.5 生态混凝土护岸
4.1.6 重力墙护岸
4.1.7 种草植树
4.1.8 生态袋
4.1.9 生态石笼
4.2 边坡防护的工程措施
4.2.1 护坡的组成
4.2.2 护坡的分类
4.2.3 砌石类护坡
4.2.4 模袋砼护坡
4.2.5 浆砌石挡墙
4.2.6 草皮护坡
4.2.7 生态护坡
4.3 背水反滤防渗技术
4.3.1 背水反滤的防渗形式
4.3.2 反滤料的分类
4.4 土工膜防渗技术
4.4.1 土工膜的防渗形式
4.4.2 土工膜的防渗材料
4.4.3 垂直铺塑防渗技术
4.5 灌浆防渗技术
4.5.1 充填灌浆
4.5.2 劈裂灌浆
4.6 深层搅拌加固技术
4.6.1 深层搅拌加固技术的发展
4.6.2 水泥土加固的特性
4.6.3 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
4.7 河道流态控导工程措施
4.7.1 丁坝
4.7.2 顺坝
4.7.3 短丁坝群
4.7.4 分水鱼嘴
5 险工治理新型材料及技术
5.1 新型材料的应用
5.1.1 聚合物纤维混凝土
5.1.2 高抗裂性水工抗冲磨混凝土
5.1.3 再生骨料混凝土
5.1.4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
5.1.5 植生生态混凝土
5.1.6 自密实混凝土
5.1.7 新型超疏水材料
5.1.8 新型混凝土材料
5.1.9 新型生态防护材料
5.2 新技术的应用
5.2.1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技术
5.2.2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5.2.3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5.2.4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5.2.5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5.2.6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5.2.7 常态混凝土防裂技术
5.2.8 超高粉煤灰掺量技术
5.2.9 岸坡防护生态工程技术
5.2.10 碳纤维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
5.2.11 微生物岩土技术
5.2.12 防渗堵漏技术
5.2.13 水利工程无损检测技术
5.2.14 基于优选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堤防变形监测技术
5.2.15 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5.2.16 “花盆式”生态框护岸技术
5.2.17 网架箱型河道护岸加固工程新技术
5.2.18 堤防渗漏监测技术
5.2.19 堤防护岸工程监测技术
5.3 新建设标准
5.3.1 《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
5.3.2 《堤防工程养护修理规程》
5.3.3 《水土流失危险程度分级标准》
5.3.4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5.3.5 《再生骨料混凝土耐久性控制技术规程》
5.3.6 《水工混凝土雷达法检测应用技术规程》
5.4 新理论
5.4.1 堤防风险分析理论
5.4.2 生态修复理论
5.4.3 基于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法的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理论
5.4.4 基于云服务的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研究
5.4.5 生态水利工程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