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气”理论在《黄帝内经》中初步构建成型,并在《难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中均有所论述。“中气”理论虽然贯穿中医学发展的始终,但其含义从《黄帝内经》即有多重概念,历代医家虽然在著作关于“中气”的论述较多,但其理论内涵仍然较为模糊,尚缺乏专门而系统的研究阐述。“中气”理论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发展、演变、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至今对临床实践有着关键的指导作用。系统研究中医学“中气”理论的发生与演变源流,对中医学理论建设和临床科研等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通过考证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文献中关于“中气”理论的论述,系统梳理“中气”理论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周易、河图、洛书、太极理论、五行学说等之间的关系,总结中气理论的历史沿革。在此基础上,通过探讨“中气”理论, 深入挖掘《黄帝内经》中“中气”理论相关内容,研究其与阴阳五行、藏象学说、天人相应、经络学说、运气学说、经方应用、脾胃学说、气机升降理论,水火命门理论、扶阳学说的关系,并进一步系统梳理和提炼后世医家如李东垣、罗天益、龚廷贤、周慎斋,张景岳、吴昆、尤在泾、黄元御、郑钦安、彭子益、张锡纯等对“中气”理论的发挥和应用,全面整理和系统阐述“中气”理论的内涵及发展源流,总结其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