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内容。“十四五”规划布局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战略,对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市场立足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证券交易机制,交易机制是决定市场价差的决定性因素。自2014年8月新三板市场推出做市商制度以来,交易机制的设计一直着力于兼顾包容性与差异性,以满足市场内不同层次企业的多元化需求。2014年8月至2018年1月,新三板市场实行的一直是协议转让与做市转让并行的交易制度,在2018年1月以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又称新三板,简称“股转系统”)推出竞价交易制度,至此新三板开始实行做市商制度与集合竞价并行的交易制度。以往对做市商制度的研究文献多认为,作为市场的流动性提供者,做市商能够稳定市场、实现价格发现职能。在中国新兴资本市场环境下,做市商制度能否适应新三板市场环境、发挥预期效应呢?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市场的实施有何局限性,对新三板市场有何推进作用呢?这些都成为检验制度适用性和有效性所不可回避的问题。《交易方式选择的微观动因和流动性分析研究:来自新三板市场的证据》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从企业与做市商之间的互动、做市商的做市效果等方面,对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市场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