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朱子语类》按内容分为二十六门,所辑为朱子与门人弟子来往问答的语录,朱子讲课内容包罗万象,经史子集政治经济社会无所不至。《语录》中就包括哲学部分的“理气”“鬼神”“性理”“学”(教育),经学部分则将六经及四书分别归类,先四书再六经,后是孔、孟、周、程、张、邵等儒学先师评价;之后便是其与弟子问难的内容,如吕伯恭、陈君举等,然后便是与陆九渊论辩的部分;之后几卷涉及朱子与门人对于道家、佛家的看法;后是朱子及其弟子关于历朝及本朝历史的问答;后两卷为杂类、作文。因此语录所记为朱子四十岁以后事,故其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颇有与朱子早年不同之处。语录中也时常可见朱子对于自己《四书集注》《或问》等的再阐述和新发明。尤其朱子对于《尚书》并无专门著作,但并不意味着朱子不重视《尚书》,《语录》中书类两卷,颇可补缺。又佛教哲学思辨思想颇为发达。此前中国思想多为经世致用之实际哲学,在宋之后,方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某种意义上说,宋代理学的产生和兴盛正是对于佛教本体论哲学的应战。朱子关于“理气”“性理”等本体论的阐述,也是中国本土哲学想对抗佛教本体论的尝试和努力。针对佛教的世界的本质是“无”的观点,宋代思想家提出了理气说。而朱子将“理气说”不断完善、发展,终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又《朱子语类》为语录体,所记为南宋时期的“白话”。加之体量颇大,故颇可作为汉语史研究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