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数字滑坡技术及其应用

数字滑坡技术及其应用

数字滑坡技术及其应用

定 价:¥238.00

作 者: 王治华 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721440 出版时间: 2022-05-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字数:  

内容简介

  《数字滑坡技术及其应用》是《滑坡遥感》的姊妹篇,是一本关于滑坡判识的研究性专著。作者在数十年滑坡遥感实践及分析研究国内外文献基础上,选取分布在川东川西山地、三峡库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与横断山脉等不同地质构造、不同斜坡结构、不同触发条件的十个典型滑坡,应用数字滑坡技术,利用遥感、地理控制、地质环境等信息源,通过建立解译基础,获取滑坡及其发育环境各要素信息,以时空解译、力学分析、建立模型等方法,解析滑坡的规模、运动方式、发生机理等特征,为滑坡灾害防治、预警及理论研究等提供信息支持。

作者简介

暂缺《数字滑坡技术及其应用》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序一 陈运泰/i
序二 陈国阶/iii
前言 v
上篇 数字滑坡及数字滑坡技术
第1章 数字滑坡 3
1.1 从遥感滑坡到数字滑坡 3
1.2 “数字滑坡”的概念及内涵 4
第2章 数字滑坡技术系统 5
2.1 建立解译基础 5
2.1.1 解译基础的信息源 5
2.1.2 建立解译基础的技术方法 10
2.2 识辨滑坡 13
2.3 数字滑坡信息的存储与管理 13
2.3.1 数字滑坡信息的分类 13
2.3.2 不同类型数字滑坡信息的组织和管理 14
2.4 应用模型 16
2.5 结语 17
中篇 数字滑坡技术应用:顺层滑坡与切层滑坡
第3章 千将坪滑坡研究 21
3.1 引言 21
3.2 千将坪滑坡基本情况 21
3.2.1 千将坪滑坡事件的简单回顾 21
3.2.2 千将坪具有发生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 22
3.3 工作方法简述 23
3.3.1 信息源 23
3.3.2 图像处理 24
3.3.3 解译分析 24
3.4 千将坪滑坡遥感解译 24
3.4.1 千将坪古滑坡解译 24
3.4.2 “7 13”千将坪滑坡解译 26
3.4.3 实地验证 27
3.5 千将坪滑坡的活动特征 31
3.5.1 古滑坡的触发条件、活动方式及发生时代 31
3.5.2 “7 13”千将坪滑坡的活动特征 31
3.5.3 “7 13”千将坪滑坡的复活机理 35
3.6 结论与讨论 35
第4章 天台乡滑坡研究 36
4.1 引言 36
4.2 滑坡区环境概况 36
4.2.1 滑坡地理位置 36
4.2.2 地质环境 37
4.2.3 气象水文 38
4.3 方法技术 38
4.3.1 信息源 38
4.3.2 制作解译基础 39
4.3.3 遥感解译 39
4.3.4 求取滑坡同地物点 39
4.3.5 时空分析 40
4.4 遥感解译结果 41
4.4.1 滑坡前的义和村斜坡 41
4.4.2 滑坡后的天台乡滑坡特征 42
4.5 结语与讨论 47
第5章 岩门村滑坡遥感调查与机制分析 49
5.1 引言 49
5.2 岩门村滑坡环境 49
5.3 方法技术 51
5.4 滑坡前后的岩门村斜坡特征解译 52
5.4.1 滑前岩门村斜坡的地形地貌及地表覆盖特征 52
5.4.2 滑坡后岩门村斜坡的变化 52
5.5 滑坡变形分区及各分区特征 56
5.6 初步遥感解译结果的现场验证 58
5.7 滑坡规模 58
5.8 岩门村滑坡形成条件、活动机制及稳定性 59
5.9 结论 61
第6章 冯店滑坡地质力学模型研究 62
6.1 引言 62
6.2 缓倾滑坡形成机制 63
6.2.1 硬岩层成为透水层和富水层 63
6.2.2 软岩层塑性变形加剧上覆砂岩产生张裂隙 63
6.2.3 两种裂隙贯通与后缘拉裂槽形成 64
6.2.4 滑坡发生 65
6.3 缓倾顺层滑坡地质力学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 65
6.4 冯店滑坡模型参数获取 67
6.4.1 自然地理概况 67
6.4.2 遥感及地理控制信息源 68
6.4.3 滑坡地质环境解译 69
6.4.4 冯店滑坡所在斜坡的地质结构 69
6.4.5 滑坡解译 69
6.5 模型应用实例 72
6.5.1 求取冯店滑坡下滑力 和阻滑力 72
6.5.2 滑坡参数变化对缓倾顺层滑坡易滑性分析 73
6.6 结论 74
第7章 东苗家滑坡研究 76
7.1 引言 76
7.2 东苗家滑坡的位置和地质环境 77
7.3 方法技术 79
7.3.1 信息源 79
7.3.2 建立解译基础 80
7.3.3 遥感解译 82
7.4 东苗家滑坡特征分析 84
7.4.1 东苗家滑坡发育条件 84
7.4.2 东苗家滑坡活动特征 84
7.4.3 东苗家滑坡发生时代 86
7.4.4 东苗家滑坡目前稳定状况 86
7.5 结语 86
第8章 三溪村滑坡 88
8.1 五里坡斜坡的地理环境 88
8.1.1 位置 88
8.1.2 地貌地形 88
8.1.3 构造与地层 90
8.1.4 气候水文 90
8.2 五里坡斜坡软弱结构面重力作用分析 91
8.2.1 软弱结构面分布 91
8.2.2 各软弱结构面受重力作用分析 92
8.3 三溪村五里坡斜坡的遥感解译 95
8.3.1 信息源 95
8.3.2 建立遥感解译基础 95
8.3.3 遥感解译 97
8.4 现场验证 100
8.5 三溪村滑坡机理研究 104
8.5.1 五里坡斜坡具备斜坡失稳的地质结构 104
8.5.2 滑坡触发因素 104
8.5.3 五里坡斜坡破坏方式和活动过程 105
8.6 结论 105
第9章 鸡尾山滑坡研究 107
9.1 鸡尾山滑坡基本地理环境 107
9.1.1 地理位置 107
9.1.2 地质环境 107
9.1.3 气象水文及采矿活动 108
9.1.4 鸡尾山斜坡地理环境与滑坡 109
9.2 鸡尾山斜坡受力分析 110
9.2.1 结构面分布 110
9.2.2 各软弱结构面在不同斜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112
9.3 鸡尾山斜坡灾害孕育过程及活动方式 115
9.3.1 灾害孕育过程 115
9.3.2 鸡尾山切层滑坡活动特征 116
9.4 早期征兆及识别 116
9.5 讨论 116
第10章 三峡新滩滑坡 118
10.1 姜家坡-新滩斜坡基本地理环境 119
10.1.1 地理位置 119
10.1.2 “6 12”新滩滑坡区域地质环境 120
10.1.3 气象水文 122
10.2 方法技术 122
10.2.1 力学分析 122
10.2.2 数字滑坡技术方法 123
10.3 获取“6 12”新滩滑坡特征信息 126
10.3.1 滑坡前的广家崖-姜家坡-新滩斜坡 126
10.3.2 “6 12”新滩滑坡活动特征及时空分析 126
10.3.3 新滩滑坡的预警 129
10.3.4 初步结论 130
下篇 数字滑坡技术应用:高速滑坡碎屑流
第11章 易贡滑坡碎屑流 133
11.1 易贡滑坡碎屑流研究现状 133
11.1.1 易贡滑坡碎屑流的地质地理环境、发生原因 133
11.1.2 易贡滑坡碎屑流的活动方式及机理研究 134
11.1.3 易贡滑坡碎屑流规模 134
11.1.4 易贡滑坡碎屑流速度 135
11.1.5 易贡滑坡碎屑流堆积坝、泄水渠及溃坝灾害 135
11.1.6 采用了较多的、有创意的技术方法 137
11.2 易贡滑坡地理地质环境 141
11.2.1 地理位置 141
11.2.2 地貌地形 141
11.2.3 地层岩性和岩浆岩 142
11.2.4 区域地质构造 143
11.2.5 水文气象 143
11.3 方法技术 144
11.3.1 信息源 144
11.3.2 工作方法 145
11.4 遥感解译结果 146
11.4.1 2000年滑坡前的易贡地区地理环境 146
11.4.2 2000年滑坡前后的扎木弄沟 147
11.4.3 目击者说 152
11.5 易贡滑坡地震特征 153
11.5.1 记录易贡滑坡的台站分布及记录特征 153
11.5.2 西藏台站记录的易贡滑坡地震波特征 154
11.5.3 云南台站记录的易贡滑坡地震波特征 157
11.5.4 各次震动的震级及震动参数 159
11.6 易贡滑坡活动特征分析 159
11.6.1 活动方式和过程 159
11.6.2 易贡滑坡碎屑流的规模 162
11.6.3 易贡滑坡碎屑流动力模型 164
11.7 易贡湖 171
11.7.1 2000年滑坡灾害前的易贡湖 171
11.7.2 2000年滑坡灾害与易贡湖变化 175
11.7.3 泄水渠工程与溃坝灾害 178
11.8 结语 181
11.9 主要进展 182
第12章 大光包滑坡 185
12.1 引言 185
12.2 大光包滑坡所在研究区的地理地质环境 190
12.2.1 位置 190
12.2.2 地形地貌 191
12.2.3 地层岩性 192
12.2.4 地质构造 194
12.2.5 地震背景 194
12.3 方法技术 197
12.3.1 建立解译基础 198
12.3.2 二种解译基础和定量计算 199
12.4 大光包滑坡信息获取 201
12.4.1 震前长石板沟小流域 201
12.4.2 震后大光包滑坡源区 204
12.4.3 大光包滑坡堆积 209
12.5 大光包滑坡活动特征分析 212
12.5.1 大光包各滑坡源区活动特征 212
12.5.2 清平站地震记录与大光包滑坡活动 215
12.5.3 大光包滑坡活动能量估算 220
12.5.4 滑坡定量计算结果 221
12.5.5 灾害亲临者的实证 221
12.6 结语与讨论 225
12.7 主要进展 226
参考文献 227
附录 介绍两个国外典型滑坡碎屑流 233
作者简介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