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经常被看作某种理论化、系统化的对于世界的认知,或是被看作某种基础方法论;但与此同时,哲学在广泛的意义上也应该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的根本性的教育。这种教育无处不在,伴随人的一生。青少年对于哲学问题的好奇和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哲学之问带来的强烈兴趣最初或许是不自觉的、时断时续的,但对于这种兴趣的保护却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高校拥有专业的学科资源,除了学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之外,这些专业资源如何有效地辐射社会,满足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在特定年龄阶段的哲学之问的需求,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2019年夏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组织了主题为“认识自我”的首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来自全国各个中学的102名优秀中学生参加了这次为期5天的暑期活动。围绕“认识自我”这一主题,复旦哲学学院的老师们在这次哲学课堂上做了6次讲座,分别是王德峰老师的《认识你自己》,郁喆隽老师的《自我同一性之谜》,徐英瑾老师的《自我与他人——一些哲学思考》《泛谈心灵哲学基本问题》,张志林老师的《科学哲学与科学学习》,以及郑召利老师的《知识变革与批判性思维》。本册中的另两篇文章,即尹洁老师的《什么是自我》和王春明老师的《从“我思”到“自我”》,内容与“认识自我”的主题十分契合,也是两位老师为中学生做的讲座,因此收入本册。这些讲座从哲学发展的角度阐述并深入分析了自我同一性、身体与心灵、自我与他者、自我与世界、自我认知的变革等哲学中的经典问题,从理论本身发展演变的角度和不同理论之间比较的角度探讨了“认识自我”这一哲学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帮助参加暑期哲学课堂的同学们在一个更广的视域中更清晰地理解这个问题,进而提升理论思维能力。除了以上的讲座,暑期哲学课堂还组织了中学生哲学论坛,进行了分组讨论交流,由复旦哲学学院的研究生助教主持;复旦哲院的老师们则对同学们提交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和指导。我们希望,“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不仅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用专业资源来服务社会的一个新起点,也是青少年读者们不断激发哲学之问的一个新起点,是在一个不断生长的、更宽广的维度上认识自我的一个新起点。